第五十二章 矿乱
朱祁镇虽然还翻看这生产流程,但是他的心思早就放在别的上面,反正这具体流程,他其实也看不大懂,甚至不需要多懂。
他想着是怎么将这种组织方式推行开来,是将刘定之提拔上来,专门负责盐运司煎盐改晒盐之事,还是将刘定之召入宫中,干脆成立一个少府机构,将大明宫中所有作坊都归少府管,先将少府变成大明皇家工业集团。
然后再说别的事情。
这两方面都有利弊。
福建盐运司的产能暴增,无法消化,已经造成了产能挤压了。一旦所有盐运司都该了晒盐法,可以预见是大明盐价将会迎来一场暴跌了。
但是问题来了,盐价暴跌,对大明百姓是好事,但是对大明财政收入就是好事吗?
要知道盐税现在是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
虽然一般东西,都是薄利多销,但问题是盐这东西会薄利多销吗?
百姓对盐的消费是不是存在上限?
盐价大降价,盐税收入是会涨会跌?
这个经济学问题,朱祁镇一时间不能判断,但是他个人觉得,大概是会涨的。因为他个人估计,大明盐价虽然不高,大部分家庭是吃得起盐,但是依旧将盐当做一种精贵东西的。
如果盐价大量下跌,估计用盐数量会有一个显著上升。而且盐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也是一种工业品。
虽然而今用到食盐的工业大多没有,但是一些传统的手工业,也是需要用盐作为原料的,比如皮革。
但是这仅仅是朱祁镇的个人预判。朝廷与瓦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他不可能将国家大事寄托于个人判断之上。
朱祁镇很明白自己的能力,很多后世想当然的事情,在大明的社会,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
向朱祁镇事先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所以,朱祁镇个人觉得缓一缓,如果食盐在海外受欢迎,有成为大宗商品的潜质。那么朱祁镇就开始大规模推广晒盐法。
即便是不如预期,大明在盐税上的收入也不会降低多少,毕竟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很多地方,也是有几千万人口的。
有他们补充,也可以抵消国内食盐降价而造成的盐税缺口,当然了,如果没有这个缺口更好。
所以,在这方面想。
晒盐法推行,应该缓一缓。
至于建立少府,由刘定之掌管。这也是好的,特别是大内还有一部分军械
生产能力。如果刘定之能理顺其中关系,让大内的火器厂,兵器厂爆产能,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朱祁镇也要考虑权力制衡的问题。
大内从来是太监的天下,而今将一个进士出身的大臣,调入大内掌管一个新衙门。这是不是一种士大夫对皇权中枢的入侵。
有一个先例之后,想要退一步是相当难的。
朱祁镇其实并不乐意这样做,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大明朝的太监在政争上,与文臣从来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不要看,某某太监多嚣张,只需看他们的下场。
这还是有皇权庇护的情况下的。
大明太监崛起,是一种降低行政效率,甚至破坏朝廷体制,以求达到政治平衡的方法。
在朱祁镇看来,这个办法不可取。
但是而今武勋集团衰落趋势很明显,而且朱祁镇也不想让武将多参与权力斗争,文官参与的权力斗争叫做政争,武将参加的权力斗争叫做政变。
所以太监不中用。那么给文官集团安排一个什么对手,这是朱祁镇一直在想的问题。
今天他想将刘定之调入内廷的想法,忽然给他打开了思路。
他猛地按下晒盐法图录,心中暗道“如果淡化太监性别特殊,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