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文官们,有不知道多少,此刻心中无数埋怨,觉得皇帝对武将太好了一点,很多弹劾奏折都被人死死的按在衣袖之中,不敢拿出来,就当自己没有写过
当然也有一些明白人,如何胡濙心中暗叹:“陛下做的太过了一点,很多事情都是过犹不及,今后成国公有难了。”
有今日这么一出,成国公府,今后就是文官之中眼中钉肉中刺,估计常年在大明文官弹劾排行榜前列
至于如果大败的话。
成国公府恐怕要比当年淇国公府更加惨了。
只是即便胡濙这个老狐狸,也没有想过会打败仗,无他,从永乐年间到现在,大明上下,可以说大国骄民,从上到下,都习惯了胜利,甚至觉得胜利是一种必然。
纵然,瓦刺拥兵数十万,一统草原。
纵然,瓦刺拥立脱脱不花为帝,整合了蒙古各部,蒙古各部自己的间隙,都被大元帝国这个名字,暂时弥合了。
纵然,种种这样那样的消息。
也不可能打消,满朝文武的感觉。
就历史上正统皇帝,那个样子,天下各处纷乱,简直有土崩之势。京营空额颇多,又临时出兵。正统还敢亲征。
这固然是正统皇帝对军事没有基本的理解。也同样说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其中整个朝廷之中弥漫着一种必然胜利的感觉。
正统皇帝甚至觉得对瓦刺取胜之后,对其他诸般事务更要处理一些。
而今,这种情绪只会更加浓郁。
毕竟朱祁镇登基以来,虽然瓦刺在关西七卫,木兰河卫之战中取得战略优势,但是对很多大臣来说。
那都是什么?那些都不是大明官军,而且海西战役上下,朝廷打得不是不错吗?
对于大部分盲从的人来说,其实曹鼐还是比较清醒的。
他看到了一旦打仗,就必然长期化的趋势。
只是他上不容于皇帝,下不容于群臣,皇帝不会需要一个不支持打仗的首辅,而群臣也不会要一个想对瓦刺妥协的文官领袖。
在这种氛围之中,成国公眼睛之中充满血丝,高声大喊,说道:“臣此去,定为大明清净大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国公此刻也是有一些口不择言,只是而今所有人都没有留意而已。
此刻,两边礼官大声喊道:“拜。”
所有文官与武将,只能听从礼官的指挥,向点将台上行礼。
朱祁镇一手握住成国公的手,坦然受之。他作为皇帝,已经无数次出席大礼仪的场合,这种群臣朝拜的情况,他已经习惯了。
成国公却从来没有经历过。
有些时候,成国公作为勋贵也代替朱祁镇出席一些礼仪的场合,比如去昌平祭奠太宗皇帝,祭拜天地,求雨等等。
但是同样的礼仪,即便是成国公是代替皇帝出席,也不可能与皇帝一个待遇。
此刻受如此大礼,成国公刚刚所言的话,就多了不少真心实意。他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了。
这种冲动,对几十岁的老将军,老政客来说,其实很少见的。
登坛拜将的礼仪,匆匆结束了。
朱祁镇又带成国公在武英殿之中说了一番话,将此处出征的任务说了一遍之后,成国公就回去准备了。
因为朱祁镇早就准备好了。
京营各路人马,谈不上枕戈待旦,但也处于警戒之中,只用了一天时间,各路人马都准备好了。
特别是各路骑兵,带了十日干粮,成国公亲自带领,三千营在前开路以武进侯朱冕为主将,五军营为中军,由成国公亲自带领,还有其他骑兵都放在中军之中。
五军营就是太宗皇帝抽调天下骑兵精锐组成的,与三千营的区别,就在于三千营那是鞑降搭组成,而五军营全部是汉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