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老臣于谦
朱祁镇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在变法前?不,在做任何大事之前,从来是人事先行的。
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汉武帝这一句话。放在什么时候都必须考虑的。
事因人而成,否则即便是好事,不得其人,也会办成坏事。
所以,朱祁镇为了变法,就要大规模调换官员。
朱祁镇想做悄无声息,由下到上完成自己的人事布局。但是李贤是做什么的?他就是吏部出身的。
在朱祁镇大规模插手一些人事安排的时候,李贤就明显的感到不对了。
无他,朱祁镇一般不会插手太低级官员的安排,这都是吏部与内阁的权力。
不是朱祁镇没有权力安排,毕竟在明清体制之中,皇帝的权力是近乎无限的。但是前提是你能都管起来。
而朱祁镇一般是有分工精神的,对于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各地巡抚,以及各地镇守将领之外。并不多插手人事,这很不寻常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李贤的高度关注。
朱祁镇与李贤君臣之场,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相互的对手。而且李贤也同样有总览全局的责任,朱祁镇插手人事的所有布局,根本不可能瞒得过李贤。
李贤既然知道,自然要劝说朱祁镇,双方私下里有过好几次奏对,几乎每一次奏对之后,李贤就有一次告老的举动。
刚刚开始,或许还真以退为进的要挟。
但是后来真有一些心灰意冷了。
如果不是这一两年国家多事。比如西藏,南北疆的稳定,比如都掌蛮的战事,比如水旱之灾。这些事情占据了国家事务相当大的比重。
而今从整个天下角度来看,新占领的南北疆,与西藏已经处于安堵的状态之中。
君臣之间的分歧也到了解决的时候。
对朱祁[悠悠读书 uutxt]镇来说,兰芝当道,不得不除了。
太子说道“父皇,可考虑过于公?”
朱祁镇说道“于谦?”
太子说道“正是,于公乃是社稷老臣,海内元老重臣。如果让于公入内阁,则天下之幸事。”
太子之所以推荐于谦,虽然有私心,但是公心更多。
首先,正统三十年。宣德永乐年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宣德永乐年间的老臣次第凋零了。
如果说于谦在正统初年还是小辈。但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当得起海内元老重臣的称号。
而且于谦在宣德年间,就有大名鼎鼎的青天名号,河南山西百姓,而今还怀念于谦。之后担任直隶总督,修建河北水利,专任河道总督,修建黄河大堤,整修运河,虽然没有真正解决根本问题,但是保证了黄河这几年泛滥并不大。
后来又到了西北,担任三边总督,且不说他在茶税改革之中做出的贡献,单单说于谦在西北推行水利,兴复汉唐诸渠,裁撤整顿马场与卫所,并鼓励当地修建水利。数年如一日,屯兵积谷。
在西域拿下之后,巩固西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甚至一度坐镇哈密,总领南北两疆。辖地几乎包括半个中国,有陕西,西藏两疆。
虽然很快就卸任了。但是在百姓心中,在官员心中,于谦是一个不一样大臣。
特别是在百姓心中,几乎于谦所到一处,都能平息冤情,发展民生。百姓望之如父母。声望之隆,天下鲜有,即便而今别的地方不知道,但是在顺天府境内,就有人供奉于谦。
于谦入内阁,的确是众望所归。
连朱祁镇也心动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他能不能说服于谦。
如果于谦能与他站在同一条战线之上,则事情就好办多了。如果于谦强烈反对的话,朱祁镇也无可奈何。
毕竟于谦有如此名望加身,不敢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