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个不错的学生数量了,一般的书塾也就是几个学生而已,即使颍川这些大型的私人学府,最多也就七八十个学子。
当世而言,当年也只有太学,鸿都门学这种公立学府,才能有超过百人数量的学子,私立学府因为创办的儒道大贤都略显清高,没有人有营运的意识,所以都只是里尽所能,不会去刻意经营。
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教育更多的学生,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想要让教育更多的学子,就要有更多的老师,可老师也要吃饭的,请老师不是凭借名望就可以的。
他们又不愿意让外力进入,比如当年刘表就曾经表示,支持他们办学,经费,可他们又认为过于教育是一种美德,不愿意和政治挂靠。
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点。
教育是大计,但是有时候也需要和利益挂靠。
不懂的经营,就算再有名望的大贤教学,也不会有很多学生,不是没有人愿意来,而是书院朝不保夕,很多老师学生都没希望,读书很重要,可是也没有吃饭来得重要。
当世读书人少,一个是经济决定的,温饱都顾不上,还想要多有出息,也是假的事情,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为了读书人愿意吃不上饭的决定的。
就好像如今的益州,教育大兴,可是在教育司的投入,几乎是军费的三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了,要是放在其他的诸侯身上,未必敢这么大魄力。
牧景敢,两个方面,一个他足够的富裕,益州作为天府之国,可不是吹的,在粮食上无后顾之忧,在经济上他的发展绝对是天下之最,他有足够的本钱。
另外一个,那就是牧景看的更长远,打仗都只是眼前的事情,而教育,却是未来了。
所以他才敢在益州的兴办县学府,郡学府,高等学府,一系列的教育。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即使益州教育大兴,所有的书院加起来,学子的质量,或许都没有这鹿门山书院的人数多。
鹿门山上的学子,不仅仅只是荆州读书人,有很多事来自天南地北,仰慕三位祭酒的名望,千里迢迢前来求学,这些克服重重困难,来到鹿门山求学的学子,要么就是天赋异禀,要么就是的对读书有无穷执念,宁可挨饿吃不上饭,也要读书出人头地的青年。
这也是牧景为什么对鹿门山学院这么执着的缘故,当年的太学,如今的鹿门山和颍川两大书院,都是未来各大阵营之中的人才储备处。
太学已破,如今长安虽重立太学,但是根本已变,鲜少有人去求学,唯有鹿门山和颍川,名望甚也,天下有志向的读书人,都愿意求学。
颍川书院被颍川世家把持,鹿门山书院倒是显得的清雅很多,三大祭酒的名望更高,吸引的人才也更多。
若能把鹿门山书院纳入明侯府教育司的体系之下,那么对于高等学府的需求,就算是满足了。
现在明侯府创办县学府,创办郡学府,但是相对而言,对于高等学府却是不足的,特别是牧景把老头子赶去了南中,更是少了一柄利剑。
要是能把司马微这些人纳入麾下,那就更好了。
不过牧景最多也只是做做梦,他自己名声差,出身不好,这些老家伙,读书都已经读傻了,一个比一个脾气倔,骨头硬,哪有这么容易归顺啊。
……
“学生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情!”徐庶沉默了一下,回答说道“与鹿门山学院相比,学生一人,微不足道!”
“你相信他吗?”
司马微问。
“信!”徐庶想了想,道“不管他奸诈狡猾,城府多深,手段多狠,他终究是明侯,当世一方诸侯,益州之主,我信他言而有信!”
“他如何应你?”
“我昨日下山入城,与他见了一面,他愿承诺,只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