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如此,陈燕这孩子还是被村里人视为灾星,那三年张氏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公婆过世之后,陈家两兄弟便分了家。
陈二林带走了家里剩下的所有银子,又让陈大林背上二十多两的外债,将当时只有十二岁的陈娇直接留给长兄长嫂。
陈二林拿了银子之后便带着媳妇从杂货铺里搬进了岳家,直接便让自己成了上门女婿。
那三年张氏既要安慰陈大林,说服陈大林继续读书,又要照顾陈娇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下地干活让一家人不至于饿到冻着,每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快要将自己当牛使了。
让张氏庆幸的是,陈大林心底的那股子心气到底没有完全泄尽。
父母的去世让陈大林在浑浑噩噩中过了差不多大半年,张燕的出生终于惊醒了陈大林。
看着刚刚生了孩子不久便打算下地的张氏,再看看整日里埋头做绣活贴补家用的小妹,还有拿着小铲子挖蚯蚓喂鸡的儿子和嗷嗷待哺的小女儿,陈大林羞愧极了。
活了二十岁,下地里干活的次数屈指可数,陈大林最拿得出手的也只有读书一途了。
虽说因为爹娘的过世阻断了他的科举之路,可那只是暂时的!
三年孝期一出,便可以继续他的科举梦。
三年孝期说是三年,事实上也就二十七个月。
离父母去世已经过去了近九个月,也就是说再有十八月,一年半的时间便能出孝了。
出了孝他便可以赶赴京城参加会试。
只不过父母之孝是重孝,陈大林没法再去县学读书,那便在家里读书,有什么不懂的找人请教便是。
陈大林终于振作起来,重新开始读书了。
张氏心喜之余,又添了心事。
陈家先是老人去世,后便是分家,除了家里那十几亩地,身上还背着二十多两银子的债。
虽说这些银子几乎全都是从张氏娘家借的,却也不要还的。
张氏爹娘就算再疼张氏,再看重陈大林,却也不能无休无尽地资助陈家。
毕竟张家也有张家的难处,张氏那个嫂子和弟妹都不是省油的灯。
既要还欠娘家的债,又要给陈大林筹措进京赶考的银子,接下来差不多两年时间里,张氏都快把自己给熬干了。
家里那十多亩地,其中十亩良田佃给了村里的乡亲,每年收上来的田租除了留下一家人的粮食,便全送去张家抵债。
剩下的几亩沙地,张氏绞尽了脑汁种些稀罕又能卖得出钱的作物。
张氏忙地里的事,家里的事便交给了陈娇。
爹娘在世的时候,陈娇被陈家老俩品养得有些娇气,不但没下过地,连厨房都很少进,高兴了绣点帕子荷包,绣品换了钱不是拿来买了零嘴儿便是拿来买胭脂水粉。
爹娘的去世,还有分家时二哥二嫂看着她那嫌弃的脸色,对陈娇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却也让她成长了不少。
张氏下地,陈娇便担负起照顾侄儿侄女的重担,从未下过厨房的人也慢慢地学会了做饭烧菜,倒也帮了张氏不少忙。
陈娇抽空绣的东西卖得钱也毫不保留地交给张氏。
陈娇的突然懂事,张氏是有些心疼的。
只是张氏能做的也只是偶尔在陈娇碗里埋个鸡蛋,让地偶尔开心一下,更多的却是无能为力。
如此两年下来,虽说依然没能还清债务,陈家人的日子却也渐渐有了些起色。
陈母去世之后二十七个月,陈家终于出孝了。
随着出孝接踵而来的便是陈大林进京赶考的事情,这是大事,是绝对不能再耽搁的大事!
只是这个时候陈家除了那十来亩田地,还有欠着的外债,张氏手上只有几两可动用的银子。
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