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级别的粮站,归上级粮食局管理,在体制改革之前,是事业单位。后来体制改革之后,乡镇级别的粮站变更成为个人控股、国有参股、国有控股以及少数国有独资等几种形式,变成企业了。
体制改革的时候,有的人发了财,然而大多数人,却下了岗,失了业。
张有矿背着手向粮站里面走,跨过正冲着大门的粮站里面的小广场,爬上四级台阶之后,上面便是一排排的储粮库了。
储量仓库要建在高处,方便排水,通风。
整个粮站四周,围墙很高,厚重的青石墙非常结实,围墙上边还插着碎玻璃,安保措施做得很好。
整个粮站占地三十多亩,其中储粮库占了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另外门口的小广场和办公室等等占了大约三亩多地,剩下在粮站南边建了两排二十几间平房,是粮站员工的住宅区。
2002年的时候,虽然说大城市里面商品房销售已经开始火热起来了,但是在钢城县这种偏僻的县城,在寨子村这种更偏僻的地方,买一套商品房的想法,在普通企事业单位老百姓脑子里面,还是不强烈的。
反正,单位里面都会给分房子的,两间房子五十来平米,带一个小院子,一家三口住起来,也算可以了。
俗话说得好,“要啥自行车”啊!
张有矿上了台阶,便看到寨子粮站3号储粮库西边靠墙的地方,几个穿着工作服的人聚在一块,好像在谈论着什么,他于是便不请自来的,向那边走了过去。
“老李头,你刚才说的,这个咱们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咱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啊?”一个带着眼镜的年轻人,盘腿坐在地上,抬头看着靠墙坐着的一个头发斑白的男子。
“小胡,上头再怎么变啊,咱们该吃多少饭还是吃多少饭,对咱们啊,影响不大。”
“我咋觉得,这事对咱们不好呢?”小胡皱着眉头。
“有啥不好的?他就是再做买卖,来再多的外国人,他们不也得吃饭吗?”老李头说道。
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周围还坐着三个人,有个抽烟的中年男子,脸上带着不屑的表情,还有个拿着一本书在看的,梳着偏分头的年轻人,另外还有个年龄二十七八岁的女人,笑嘻嘻得看着门口那边前来排队交公粮的老百姓。
这些人都穿着帆布工装,很明显都是粮站的工作人员。
寨子粮站位于寨子村的最西边,它的东边是寨子初级中学,他们两个单位之间只隔了一道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