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冬犹豫良久,最后还是向温以恒说明了原因:“……我怕下笔后写出来的书法不如他人。”
温以恒知道书法一事算是苏九冬小心结,单纯靠言语劝说似乎已经无用,便打算引着苏九冬四周走一圈:“既然实在担忧,那我们就不着急落笔,先看看他人的笔法如何吧。”
温以恒带着苏九冬慢步绕这庭院走了一圈,落笔之人已过一半,苏九冬只是向那些笔迹粗略扫了一眼,却发现大多数是笔迹工整但乏善可陈的平庸之作。
古人读书习字,只为将来科考所用,为了方便考官阅卷,字迹大多往显眼工整、横平竖直的正楷靠齐,只有极小数为了迎合考官口味,而特意去练习考官所喜欢的字体。
来参加斗诗会的不乏读书科考之人,所用他们所写的笔迹都是正楷,虽然下笔工整,但实在少了一些趣味。
温以恒与苏九冬回到所属的书桌前,问道:“庭院内看了一周,你觉得他们的水平与你相比如何?有没有看到能与你比肩、甚至是优于你的作品?”
苏九冬这时候心里才有了底气:“大家都是经年读书习字之人,早已写出了适合自己的书写方法,以笔法来论,肯定都不差,但与我相比嘛……哈哈哈”
但还是不如她……毕竟苏九冬早前在京城时有温以恒亲自辅导,昨日更是连夜恶补诗作与书法,这种临时抱佛脚,还是能凸显一点点作用的。
鉴于周围人实在太多,苏九冬断不敢将如此得罪人的话直说出口,既会显得傲慢,也可能回招来他人眼神的“毒打”。
说完,苏九冬将目光投向书桌位于庭院正中间的顾公子那边。
原本刚才温以恒带着苏九冬浏览众人的笔迹时,苏九冬瞟到顾公子也开始落笔,便有意往顾公子那边走,想一观运笔的手势与笔法。
毕竟顾公子的书法应该可算是在场文客里数一数二的程度,如果今晚不出意外,很可能第一名的位置,依旧由顾公子拔得头筹。
然而还没等苏九冬走近几步,她就被温以恒拽走,看其他人去了。
温以恒微微侧身,又挡住了苏九冬望向顾公子的视线,他凝视着苏九冬的眼神顿时幽深起来:
“方才你不是有了思路,那就开始落笔吧……我们在想诗句的时间上快于他人,但在落笔上已经落后他人许多了。”
今日以“秋月”为题,进行斗诗,苏九冬径直将刚才说与温以恒听的诗句直接写下来。
但经过刚才对比了其他人的书法后,苏九冬又觉得这首诗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东西,便打算再次改换另一首诗句。
苏九冬环顾四周,目光从无边月色流向江边的花树,又有了新思路,才开始持笔在纸张上落墨。
只见苏九冬提笔书写,笔走龙蛇,色泽柔和的生宣纸上,洇出的墨色更具韵味:“江上多南风,花边似雪回。何处秋风至,心断明月晖。”
苏九冬顺势收笔,温以恒接过纸张细看其上笔迹,苏九冬之笔迹秀气中藏有端合庄重,初露锋芒又不曾过于夺目耀人,正是之前温以恒教授于她的所谓“于笔中用力”的古人法。
欣赏完了笔迹,温以恒才将诗句细细浏览,目光落在诗句的最后一个字时,已然将苏九冬藏在诗句中的“小惊喜”看了出来:“你这是递增的双句押韵诗?我看其中还另有玄机啊…”
苏九冬一调眉毛,轻轻笑道:“哦?那你说说,我的诗里究竟藏有什么玄机?”
温以恒手指在每行诗句里都点出了其中一个字,再遥指天上的明月与江面的倒影:
“将每一句诗的字体拆解出来,你的诗句里暗藏了‘江边秋月’的连句…我有没有说对?”
“你果然能看出来我的用意。”苏九冬连连点头。温以恒本身就是世家出身,饱读诗书,自己又是京城赫赫有名的才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