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枪法春秋(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枪法春秋

话说张绣被陈龙火龙卷所伤,自认非是陈龙对手,遂嘱咐陈到认输。不料陈到见猎心喜,见陈龙内力虽强,说不定枪法上却慢,遂假托张绣之言,约定与陈龙比试枪法。

枪这种武器,自有自己的演进历史和特点,作为超长制式武器,练习者众多,练到极致者却是凤毛麟角。从最初的戈,演变为矛、槊、叉、戟、枪,有着各自时代背景。枪源自我国石器、青铜器的时代,“锬木伤盗为枪”,削尖的长柄木器为枪。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以战车为主战军种,三人或多人一组,双方冲锋交错时,由于士兵站在各自战车上,距离较远,战机转瞬即逝,用戳击的方式进行攻击,效果会很差,如果用戈这种武器轮击,打击面广、攻击时效长,效果较好。

秦末、汉初,骑兵成为主要的突击军种。两军对冲时,速度叠加,两马距离较近,有的近乎正面冲击,长戈轮击,需要提前量,效果远不如戳击效果好。用戳击类的武器,可以借助马势,始终对着敌方,长时间将对方笼罩在攻击范围内,冲击力大,动作小,速度快。可以说,当骑兵取代战车的那一刻,长戈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骑兵马战演进过程中,特别是蒙古骑兵崛起的年代,发现弧形马刀一旦在马匹一侧展开,随着马匹速度递增,更能顺利割开皮囊、割伤对手,所以后来马刀代替长枪成为轻骑兵武器,而使用长枪的重骑兵越来越少。

中原缺马,步兵是主力,历来有列阵对敌的传统,阵列贵在同退同进,“勇者不得前,怯者不得后”,使用的统一规格的制式大枪(矛、戟)。长杆兵器在齐整、密集的阵列里采用轮击的方式不现实,长枪兵是步兵突击和固守的主力兵种。例如,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将领,他所创造的鸳鸯阵、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曾经创造杀敌数千,自损数人的光辉战绩。戚继光调任北方防御游牧民族后,他又创造性的发明了诸多火器,士兵人手一支,导致凶悍的北方游牧民族无人敢犯,出现了辖区无仗可打的局面。清末,火枪逐渐取代了以大枪为代表的冷兵器。大枪技艺在军队系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逐渐消亡。以至后来,中国需要向日本、苏联学习拼刺刀的技艺。兵枪讲究整体配合和武器之间的生克,士兵无需学习更多的技术,戚继光不许士兵学习单舞、花法,甚至认为士兵无需学习拳术,认为拳术无助于“大阵”。事实上,从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优异表现可以证明他的观点在军事训练的立场是对的。

古代的单枪技术,或者叫枪法,其实都注重实用,例如二十步距离内的快速突击练习。每人持枪二十步外,听擂鼓,擎枪作势,飞身上前,戳向孔中圆木(标明目、喉、心、腰、足等位置)。取胜之道不外枪进迅速以及扎枪准确。不仅是杀伤敌人,极具震撼的威势也足以让敌人惊骇战栗。正所谓“枪似游龙,剑似美凤”、“枪为诸器之王,以诸器遇枪立败也”。

枪法作为传统武学的重要源头,强调“技近乎道”。枪法技巧达到某种程度后,表现出来人枪合一、寓动于静、动微而胜速的很高境界时候,武术家自然展现出内蕴的艺术价值。枪术大师的套路、枪舞必然有些动作是与实际应用脱节的。凡是套路必有虚势,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不能全盘否认。从武术发展的历程来看,武术的根源在器械,器械的重心在大枪。且不论形意拳、八极拳、心意拳,就是用太极拳的理论来验证大枪技术也是十分恰当的。

有的理论认为,枪法无非戳、革二技,革枪的技巧高深,锻炼根本是“封、闭”技术,枪术大师对枪圈的练习无终期,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直至终其一生。以静困人等高级大枪技术在战场实用的角度来看,还值得斟酌,但这不影响枪术大师对高深技艺的探索追求。

陈到的枪法除了祖传,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