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文彦博看得都目瞪口呆,惊得眼珠子溜圆儿!
a a a a 老文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工厂机器的威力。
a a a a 他粗略估算了一下,三座工厂,每个月开足马力,昼夜不停织布,每个月能织出18万匹,到年底就是54万匹,比起预估的还要多4万匹!
a a a a 天竺那边的订单算是够用了……文彦博抓住胡须,微微思索,织出了这么多棉纱,下一步还要扩大规模,另外呢,还要增加染坊……对了,关口还是棉花要够用……明年要全面改种棉花,要力推下去,整个京东路,都要种植棉花。
a a a a 还有,应该向西京银行借款,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钱大家一起赚……不得不说,文彦博观察了王宁安这么久,算是把他的那点本事都学来了,连用金融扶持产业都会玩了,试问,王宁安还剩下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a a a a 儿子说得对,就应该让天下人看看,尤其是让皇帝看看,我文彦博的本事!
a a a a ……
a a a a 老文信心满满,把王宁安和赵曙接到了济州,因为是微服而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礼数,赵曙歇了半天,就迫不及待到了棉纺工厂。
a a a a 离着厂区老远,就看到了浓烟滚滚,呛得人直咳嗽。
a a a a 没法子,蒸汽时代就是如此,要用蒸汽机,不烧煤是不成的。
a a a a 文彦博还饶有兴趣,告诉赵曙,他们的工厂运转起来,每个月要消耗50万担煤炭,这些煤炭都是从兖州煤矿运过来的。
a a a a 光是煤炭一项,一年之内,就能给朝廷增加15万贯的税收,地方还能分到万贯过路费,另外又增加了2000煤矿工人。
a a a a 文彦博是眉飞色舞,夸夸其谈,还不时冲着王宁安呲牙一笑,那意思分明再说,小子,服气了吧,知道老夫的厉害吧!
a a a a 还真别说,文彦博能把棉纺工厂弄得这个程度,真是令王宁安大开眼界,他的确有些佩服老文了,是真的有能力。
a a a a 赵曙欣欣然,参观了纺织棉纱的车间。
a a a a 当看到棉纱不断流出,赵曙也是惊喜不已。
a a a a “师父,只怕这个工厂比上千织工还要厉害啊!”
a a a a “嗯!”王宁安点头,“据臣所知,一个上千人的作坊,靠着收工织布,一年下来,最多也就织八千匹!”
a a a a 赵曙大惊,“这么算下来,平均一个织工,一年才能织出来8匹布?那可是够辛苦的。”
a a a a “可不是!”
a a a a 文彦博把话接过来,“陛下,一个熟练的织工,一天织六个时辰,也仅仅是三尺布啊,一年下来,累死累活,也织不到10匹布……我们卖给海外,一匹布在15贯到18贯之间,因为是黄金白银结算,还能占一点便宜,但是也不到20贯,其中光是织工的薪水就有4贯钱,原料至少2贯,印染1贯,给朝廷纳税4贯,扣除运费、织机、杂项……传统的收工作坊,一匹布的利润,只有贯,如果是卖给大宋境内,只怕连一贯都没有。”
a a a a 赵曙听完,连连点头,上千织工的规模,一个作坊算下来,也仅有一两万贯的利润,当然这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和想象中,日进斗金,完全不同……实际上多数的作坊,只有几十个人,哪怕自家人跟着干活,一年下来,净赚也不会超过200贯。
a a a a “果然是民生艰难,商人也不容易。”赵曙好奇道“文相公,那改用蒸汽织机呢,能提高多少?”
a a a a 说到这里,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