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靖康之难(六十六)(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这天晚上,康王在元水镇住下。康王觉得一路上很顺利,于是在坐帐中置酒,召集耿南仲、汪伯彦、耿延禧、高世则过来,一同举杯慰劳。

先锋刘浩忽然派来一骑兵,向康王报告说,先锋部队至濬州后,发现黄河未冻,于是派遣丁顺率前军五百人乘船至对岸。中军尚未渡河时,前军已与胙城县一千多金军铁骑相逢。金军的目的是疾驰至滑州,拦截我军。丁顺被金军击败,率残军东去。刘浩率中军两千人,已从濬州沿河路北上,追赶大元帅,以听候命令。

汪伯彦听后,担心滑州金军过河追袭刘浩,沿路尾随而来。五更时,他劝康王提前出发。为保密起见,汪伯彦严令诸将在床上吃早饭,不须通知各军。

按原定行程,康王要去某饭店吃早饭,但现在情况有变,不敢如约,遂与扈从庖传相失。

康王临时决定,改变行军路线,不走大路,专走小路。天亮后,康王等人骑马来到一个村庄。村民们很热情,给他们烧火做饭,并给康王温酒烤干肉。康王招呼耿延禧等人一起围火而坐。

不一会儿,有几个村民跑来报告说,刚才村外有三个金军骑兵,向他们打听康王军几日到?他们回答说已过去数日了。金人用马鞭敲打着马鞍道“失探!失探!”康王一听,随即上马而走。

此时,天气虽然很晴朗,但寒风刺骨。康王听说官兵们都埋怨太冷,于是来到军中慰问官兵。官兵们见康王躬擐甲胄,上下马皆毫无倦色,对官兵们问寒问暖,并再三勉励。三军官兵皆感到心里很温暖,如同披上了棉衣一样。

康王见耿延禧很冷,就将自己平常所穿的一件绵裘送给了他;又见汪伯彦不耐寒,于是解下自己所穿的墨绿色番罗战袍,连同绦带,一并送给了他。

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康王到达北京大名府。权知大名府张悫、北道副总管秦符、颜岐,率官吏军民出城到郊外迎接。

当时,京城久被金军围闭,号令不通。而康王在相州受命组建大元帅府一事,很多州府并不知道。现在,康王渡河北上,大元帅府驻军北京,名声大振。天下甲兵很快就将汇集起来,一切军事行动,皆取决于大元帅府。

在康王赵构渡河北上的时候,东京城里正忙碌着搬运国库里的绢帛,送往金军。金人索要绢帛一千万匹,宋钦宗如数答应,下旨将内藏元丰、大观库中所有绢帛,全都拨付。累计多年的河北贡赋,以及浙绢、南绢全都要送交金军。

有些经办官员对金人很气愤,但他们不敢公开抵抗,只会在暗中耍弄小手段。在搬运绢帛过程中,他们常常以次充好,甚至掺杂进一些劣质产品,以糊弄蒙骗金人。

金人头脑很精明,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似乎早有预防,对每批绢帛质量检查都很严。一旦发现不合格者,就泼上墨水做记号,当即要求退换。

宗翰得知宋朝官员在绢帛中弄虚作假,十分生气,他怒吼道“大军尚在此,已欲渝盟邪?”于是下令关闭城门,停止搬运。

宋钦宗很惊慌,担心惹怒了金人,真要是纵兵入城,那还得了?于是急忙下令,从内府中挑选北绢之奇绝者,给金军送去。同时,宋钦宗又借着十二月十六日立春为由,派人给宗翰、宗望送去了土牛和彩仗。

宗翰嘴里说着“传语赵皇,不用许多礼数。”其实他心里还是很喜欢的,于是又下令打开城门,继续搬运绢帛。

往城外搬运绢帛的人都是大宋军兵,即京师上四军与京畿保甲。而三衙使臣,即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则分别在不同地方,对各军进行监督。各军也打着不同旗帜,以相互区别。各指挥使皆意气洋洋,争先恐后地向金人表功,向金人诉苦,向金人获取批条,向金人领取食钱。

有的指挥使甚至很骄傲自夸地说道“独我才去,便得收领,并不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