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a a a a 由有而见无,由无而见有。
a a a a 故,有无相生矣。
a a a a 殷明并未对其他人提起这一哲学概念。
a a a a 主要是因为其他人心中都有明确的道义,再给他们灌输有无相生的概念,他们会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
a a a a 毕竟他们并不会像他自己这般考虑问题。
a a a a 但白彦不同。
a a a a 白彦自弃文从武,他心中唯一的执念乃是学文,为了学文而学文,为了学文甘愿从毫无根基的武道着手。
a a a a 所以在他的眼里,除了学文,似乎再无其他道义可言。
a a a a 也正是如此,他才得了个“十凶之一”的名号。
a a a a 而白彦在弃文从武之前,心中就当真没有道义吗?
a a a a 不是的,当初的白彦,心中道义可是高尚得很。
a a a a 当初的他可是一心想着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
a a a a 说起来,当时他的也算是个儒生,而且还是个极富自我见解的儒生。
a a a a 所以当初的白彦心中是有道义的,只是随着后面发生的事,这点道义逐渐被他心中的执念,或者说怨念所掩埋。
a a a a 以至于长时间不被他自己提及,忘了。
a a a a 殷明觉得“忘了”这个词用来形容白彦的经历很是贴切。
a a a a 他虽是十凶之一,可是他却不曾滥杀无辜。
a a a a 这说明他的道德观还是有的。
a a a a 虽然他自己掩盖起来,但在殷明看来,却十分明显。
a a a a 白彦不是刻意改变了自己的道义,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很难回想起当初自己的初心。
a a a a 所以他不是摒弃了自己心中的道义,只是忘了。
a a a a 殷明所要做的,便是将之唤醒。
a a a a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会最后一个问及白彦对甘乐一事如何看法,为何会再强调一遍初心,甚至以无上文气构成“初心”二字让众人感悟。
a a a a 既然白彦心中有道义,固然他自己不会承认。
a a a a 可是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并非只是虚幻。
a a a a 但凡思想境界大成者,何人不是从无到有,再有到无?
a a a a 殷明看向白彦,缓缓开口道,“武道,文道,看似互不相干,但实则关系密切。”
a a a a “世间万物皆有相连,便是文武二道亦是如此。”
a a a a “你从武入道,一心求文,可以说更是明白其中道理。”
a a a a “你尚存初心,又经文武二道洗礼,有无相生四字于你而言,正如一语中的,恰如其分。”
a a a a 殷明知道,白彦的经历堪称凄惨。
a a a a 可他能从如此凄惨的经历中拼杀出而今的实力。
a a a a 足以说明他的坚韧。
a a a a 如此心志之人,又经历文武二道洗礼,若再能唤起初心,岂非世间圣贤?
a a a a 白彦之于武道或许微不足道,可是之于文道。
a a a a 若是他能唤起初心,那必是一代圣贤,绝不会错。
a a a a 白彦转头看向殷明,目光之中原本的洒脱变成了一抹难以言明的感激。
a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