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偎在一起,微喘声回荡在安静的室内,室外雪落簌簌。
再怎么不舍得,最后还是得放手,郑曙光穿戴整齐,而钟希望只穿了秋衣秋裤,外头披了一件厚棉衣。郑曙光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拎着一个瘪瘪的背包就准备出门。那个背包还是几年前钟希望给他做的那个,背包的边缘都已经磨损得很严重了,军绿色已褪得泛白了,但郑曙光还是很珍惜地使用着。
“哥,等一下!”钟希望出声。
郑曙光一听到钟希望叫他“哥”,就忍不住心荡神驰,傻傻地愣在当处。
钟希望进了空间,不到一分钟就出来了,手里提着一个崭新的军绿色背包,不是圆筒形状的,而是后世的那种登山包的造型,不过不像后世的登山包那么张扬,钟希望将所有的分隔口袋都内置了,外面只有一个带暗扣的口袋以及两侧的侧口袋,双肩带,胸口和腰间各有保险带,保险扣是仿制打孔皮带的样式。
背包被钟希望塞得满满的,郑曙光拎了一下,足有四五十斤重。掀开封口的带暗扣的帽盖,郑曙光发现里头各种吃食分门别类整整齐齐地放着,在靠背的夹层里则放着十来个细颈大肚的瓷瓶,瓷瓶只有十几公分高,口上塞着木塞,看起来很像灵丹妙药的样子。
钟希望见郑曙光盯着那些小瓷瓶出神,就介绍道“上面有标签,有滋补的,止血外敷的,消炎的,镇痛的等等,滋补的你可以当零食吃,其它的有备无患。”
郑曙光放下包,将钟希望搂进怀里“我走了,你把门插好就回去睡吧,别冻着!”
“嗯!”钟希望应声,声音有些哑,她现在庆幸自己之前没有同郑曙光说她决定和他一起走的事,不然,他一定会更加难受。
钟希望将郑曙光送出院子,没有再痴缠地望着他,而他也没有不舍地回头看,两人都深谙长痛不如短痛的道理,车门关上的同时,院门也关上,郑曙光启动马达驶进安静的雪夜,而钟希望则直接进了空间正常作息。
这场雪下了两夜一天,在郑曙光走后的第二天早上五点钟雪停了。
钟希望从空间出来,将卧室里能收的东西都收了,仍然只留了些大件的家具,盖上布,厨房里的碗筷也都收了。钟希望拿着木锨将院子里和院门口的雪铲了,之后便去了小医馆拿了几味药才回了钟刘村。
路上的雪有二三十公分厚了,钟希望穿着到膝盖的长筒棉靴,才没有被雪没进鞋子里。
回到家时,已经七点了,钟小妹已经去上学了,钟娘料到钟希望会早上回来,所以大锅里还给她温着馒头和稀饭,钟希望吃了早饭后才提着药包和钟爹一起到钟三叔家去了。
钟三叔和钟三婶已经知道王大毛奶奶去世的消息了,钟希望和钟爹一过去,钟三叔就拽着钟爹诉苦,一会儿说钟二丫不走时(不幸运的意思),明明年底能结婚,结果却遇上了老人没了的事儿,一会儿又说自己倒霉运,爬个房顶也能摔伤,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久,直到钟二丫将中药熬好给他端来,他才停会嘴,一气头灌下一碗药汤,又喝了一碗温水冲淡嘴巴里的药味,本以为他能就此歇会儿的,结果他又接着喝药前的话题继续说下去了。
钟爹是迁就他受伤,所以才耐着性子听他说的,钟爹是个闲不住的,就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听他唠叨,一边替他们家编竹筐。
钟希望和钟二丫在厨房里坐着说话。厨房灶膛里有火,暖和一点,钟二丫从灰堆里扒出两个炕得表皮焦黑的红薯,捡起一个大点的用麦秸擦了擦浮灰递给钟希望,钟希望也不客气,虽然吃过早饭了,但烤红薯相当于乡下孩子的甜点,再吃点也不会撑。
钟三婶本来是呆在东隔间里陪钟三叔的,可能也是听他唠叨听腻烦了,也搬着一条小板凳来到厨房了。钟二丫一见钟三婶进来,便将另一个烤红薯递给她,自己又摸了一把花生在灰堆里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