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大臣的参奏,请圣上明察。
汉昭帝一时间也无法去衡量了,其实不是无法衡量,是霍光这个钦差大臣在复命时,确实说了不该说之话,说欺君并不过分,只是真的不能治其欺君之罪,那可是重罪,汉昭帝心里很仰仗霍光,其是不能治其重罪的。
朝堂上一时间可肃静了,一方面是两位重臣参之,一方面是一位重臣辫之,参奏的证据确凿,有理有据,辫奏的就是断章取义了,做着辫说。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是明理,明法度的,所以静等汉昭帝的圣旨了,看看汉昭帝如何平衡朝堂争议,看看汉昭帝如何处理霍光,霍大将军!
汉昭帝在朝堂之上,看着霍光,又看了看朝堂上的大臣们,其心里以知,今天的事是不能没有说法的,不管霍大将军出于什么心,毕竟是在朝堂上,面对自己这个皇上说了假话,是对自己说了假话。
于是道,霍光,霍大将军你身为钦差大臣,深得朕的信任,可在朝堂上说了与事实不符的话,朕念你对国一片衷心,为国立下过不少军功,欺君之罪可免,官职全免,下朝后,即回家养老吧!
霍大将军就这样的被贬回了家,随着霍光的下朝堂,大臣们一时都关注着随后的情况了,因为霍光已经被贬了,顾命大臣是无法加封的,可汉王朝大将军的官位可空出来了,最有希望的当然是参倒大将军霍光的汉左将军了。
汉昭帝在龙椅上,知道大臣们都在等自己发话,下圣旨,于是道:不知爱卿们还有没有本要上奏啊,有本就奏,没有就退朝吧!
众位大臣们的眼睛可在看着汉昭帝哪,可耳朵听到了这样的话,都知道汉昭帝对军权的重视,汉王朝大将军的位置看来一时间是不能有结果了。
早朝就这样的结束了,可事并没有完,霍光在汉昭帝的心里位置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其控制军权是最让其放心的,于是马上派大宦官登将军府,传达了汉昭帝的圣旨,意虽现以免了将军的职权,可国一旦发生大事,大将军之职随时可恢复,大宦官随之把汉昭帝手中的军权虎符送于到了霍光的手中。
霍光看到了虎符,听到了大宦官传的圣旨,知道朝堂之上的汉昭帝是为难了,不得不做出表面的圣旨,以示皇上的威严,权威。
霍光当即跪于了地面之上,叩谢着汉昭帝。
大宦官宣完了圣旨皇榜后,便离开了将军府,霍光得到了虎符,知道汉昭帝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知道自己的责任,也知道朝堂上的政局复杂程度,自己现在已经出了朝堂,只有在朝堂外多关注朝堂之事了。
左将军及御史大夫二人已经把霍光,霍大将军推出了朝堂,将军之职也免了,左将军虽然没有升到汉王朝大将军的职位,没能掌控全国之兵权,可其一时间没有了顶头上司,所掌控的军队也是蛮大的,而且其主力军兵都在长安城的周边,势力真的不容小视!
左将军及御史大夫下了早朝后,马上派人将早朝的情况报之了燕王刘旦,同时也说明了汉昭帝对其二人的不信任,汉昭帝免了霍光之职权只是为了朝堂稳定,国家安稳罢了,同时希望燕王能给一个明确的指示,是博地位,还是静观情况,时机是不等人的。
霍光早就派了亲信兵探发散于了长安城的四周及二位大臣的府邸周围,兵探出城后也是有主要目标的,燕王的封地及左将军的兵营是在其范围内的。
燕王刘旦得到了霍光被贬的准确信息,当然是欣喜得很,于是马上书信于二位大臣,定下了时间,开始准备调兵围攻长安城了。
兵探很快就看到了燕王封地内的情况,军队在集结,在调动,左将军的兵营也有了动静,开始备战了。
于是马不停蹄的回报于了霍光,霍大将军,霍光知道事关紧急,拿上了汉昭帝赐予的兵权虎符,直奔于皇宫的御书房,因为其手中有虎符,顺利吗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