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局势变幻,平卢政事繁杂,为兄实在是脱不开身。”
张仲生闻言,眼中气愤之色更浓,以至于声音都陡然大了几分“师兄身为儒家弟子,当知此番文会,是儒门盛事!以师兄之才,经过这些年的沉淀,未必不能位列八杰榜单。到时候名传天下,为天下读书人敬重,为后世士子传颂,难道不比区区俗务重要?!”
崔克礼默然。他很清楚,若是他不去扬州,别说位列八杰,可能连七十二俊彦的身份都将不复存在。
扬州是淮南节度使治州所在,如今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已经威服淮南多半藩镇,为天下有数的诸侯,成大业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儒门在扬州召开文会,品评天下士子,未尝没有笼络人才为高骈所用的意思。
也就是说,儒门最后选择的诸侯,是淮南高骈。
崔克礼没有直接回答张仲生的问题,他转身看向书院的匾额,问张仲生“你可知,为兄为何要办这座书院?”
张仲生没想到对方忽然说起这茬,微微错愕,也觉得好奇“为何?”
沐浴在夕阳光辉中的崔克礼,眼中有了某种异样的光彩,“世人皆说,儒门士子,乱世无用,盛世无德。每逢乱世,兵家大显,士子不谙战阵,只能为兵家处理首尾,地位卑微;每逢盛世,士子跻身朝堂,却忙着打压兵家,争权夺利,或者谄媚于上,或者求虚名于青史。”
“所以天下志士都笑话儒门,说自百家争鸣后,儒门是变得最为面目全非的,简直数典忘祖。之前的民贵君轻舍身取义,变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连‘君权神授’这种话都能说得出口”
他转身过身,看着张仲生“扬州文会,说到底,不过是一场清谈。就算所谓八杰七十二俊彦,能被赐予本门圣器,使得文章教化之力大增,可以让更多人‘忠君’,可在我崔克礼眼中,这并不比能解决一村百姓秋收难题的政令重要!”
张仲生沉下脸来“师兄是这么认为的?”
他明显不同意对方的论断。
崔克礼没有跟张仲生争论,复又抬头看向书院匾额,徐徐道“诸侯都认为,乱世不必用儒门士子,因为懂得沙场之道,懂得耕战更重要。等到天下太平,再用士子治国治学即可。所以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儒家并无多大建树,直到汉武帝时,才开始真正大显于天下。”
“然而士子乱世不上战场,盛世不至边关,没有看过大漠喋血,没有见过乱世白骨,他们就会忘了天下为什么要大治,书生为什么要跻身朝堂!”
“我要的儒门士子,不是这样的儒门士子。我的要的读书人,是乱世有作为,盛世更有作为,既能平定天下,也能治理天下的读书人!有这样的读书人在,乱世能平,盛世可治,天下事,才能真正让天下理!”
“如此,天下百姓,才不会因为对时局失望,不会因为被艰苦生活压垮,或者因为未受教化,心智愚昧,去烧香拜佛,求仙人庇佑!”
“这天下若是真的盛世,寺庙道观就不该有香火,仙人就不必存在!
“仙人不死,天下不治!真正的读书人,当还苍生朗朗乾坤,给百姓万千福祉,绝香火供奉,杀天上仙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读书人应该做的事!这才是我崔克礼,办这间书院的原因!”
这番话声如金戈,更胜雷音,余音绕梁,经久不绝。
话音落了,崔克礼却没有回头。
他的身影并不伟岸,但他肩上有光辉。
张仲生沉默下来,若有所思。
半响,他悚然惊醒,看崔克礼的目光带上了浓烈的惊恐之色,失声叫道“你难怪你不去扬州文会,原来原来你是想另立门户,自成儒门一派!”
崔克礼一甩衣袖,冷哼一声“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