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书至今已经有四个多月,一直埋头于更新和剧情的思考,关于这本书剧情之下更深层的逻辑,这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困扰,还有不少书友的困惑和诘问。针对行文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本书的想法,抽个时间交代一下吧。当然不排除未来行文想法会有改变,但到目前为止,是有一条潜在的线在串联着的。
行文到现在,瑕疵有很多,有的是自身笔力所限,有的是思路的偏差,就不一一列举赘述了。今天主要说一下主角自己的行为逻辑问题,以后抽时间再说其他。
有很多热心书友提意见,你应该爆兵,你应该种田,你应该搞制度建设等等,有激烈一点的则是如果不怎样怎样做,绝对不可能成功之类。但剧情进行到现在,主角似乎一直沉浸在政治斗争和敛财牟利之中,好像偏离了北伐主题非常远,也违背了不少书友对剧情发展的期待。但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之下,其实是有一个核心目标存在的,那就是把控经济。
我所理解的经济,并不止金融行为和市场交易,而是整个社会财富的生产、流动和分配模式的现状。在这样一个定义下,经济这一个概念所能涵盖的内容就很广泛,可以直接影响到政治格局的变化,可以间接刺激文化的繁荣,也是军事建设最坚定的基础。
通过在经济方面的努力,主角可以将影响力渗透到时局中各个层面,目的从来不是单纯的敛财,这样的一个格局,如果还说小,我真不知道怎么样的格局才算是大格局。
北伐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因为五胡之乱本身就不是单纯的汉人在战争上的失利,有着极为复杂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或者某一个侧面能够论述清楚。大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作者,作品很容易流于手撕鬼子的抗战戏风格,浓墨重彩渲染北地汉人的悲惨,竭嘶底里的煽动民族情绪。
我个人认为,强调民族主义没有错,但过于执着于此,则就很难更全面的描写这个时代。作为一个作者,我不希望自己只有挑动人心中戾气这一个手段来获取收入,尽管它很有效,但不是我理想中的写作状态。生活永远不会把人逼到无路可走,大多数人的绝望只是怯于承担做出选择后需要面对的后果。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扯远了……
北伐是一个宏大命题,军事的胜利仅仅只是一个方面。昨晚在群里聊起这个话题,我说了一个观点,东晋的历次北伐,之所以难以将胜利果实保留巩固下来,是因为拿不出一个让北地坞壁主们满意的利益分配方案。换言之,造成永嘉之乱的社会原因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不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无论取得多大的军事胜利,都不过只是重复一遍桓温北伐或者刘裕北伐而已。
所以,我自己的看法是,无论政治斗争,还是经济建设,都是北伐必不可少的前提。不是要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矢志北伐的局面,而是要增加这个时局对变量的承受能力。什么是对变量的承受能力?前秦就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承受能力的状态,一次失败,马上崩盘。没有对变量的承受能力,就算一时强大,也只是一个假象。就算前秦平灭东晋,也绝对避免不了二世而亡的悲剧。因为它的这个权力构架并不稳固,承受不了急剧的扩张或者是失败。
权力构架不稳定的特征就是利益分配不均衡,并不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利益分配不均衡不是说要求绝对的平均,东晋这艘破船谁都知道有多黑暗,内忧外患频频,为什么还能坚持百年之久?因为它完全满足了士族高门的利益诉求。之所以覆灭,是因为它所拉拢的这个群体已经没有力量对这个政权再施加保护。
主角的牟利过程,其实就是给人一个获取利益的一个新途径,一个有别于士族或者寒门的新兴团体。如果这个团体能够嵌入到原本的社会构架中并且发展壮大,那么未来要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是水到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