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越来越精益求精,恨不能把《寻仙》的最后几卷写成世界名著,以前是一个月写2卷,现在是两个月才勉强能出一卷,明明有了电脑后打字速度快多了,却反倒抱怨出版社不尊重他的创作。
而与之相伴的,就是脾气也变得没以前那么好。
但可惜,他面对的是林淼。
淼爷淡淡一句“狄老师,千万别忘了你是怎么到今天的”,就轻轻松松把老狄从失控状态中拉了出来,然后老狄心情一好,刚生完娃的江晓红,就怀上了第二个。听说要罚150万,但老狄完全不在乎。相比之下,江洋就鬼得多,张幼薇肚子里的老二要去香江生。香江那边的房子都买好了,区区80平方的小屋子,贵得能差不多能在东瓯市买下一整幢楼。
日历在各种琐事中翻到7月。林淼保持着每天超高强度的四套卷子,跟班上的同学一起,憋着肚子里的那口气,谁也不敢在高考之前就吐出来。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强了又弱,弱了又强,到眼下,已经变成了一种“镇定却不放松”的景象。
淼爷被很多人关照过的数学的错题集,肉眼可见地由厚转薄,按数学老师的话讲,如果按照往年的难度,林淼目前的水平,正好就是踩在136分的线上。高考稍有失误,得分应该在130分左右,正常发挥,最后一道大题步骤上拿12分,应该勉强能贴近140分,要是超常发挥爆个种,145分应该就是天花板,跟林淼去年夏天说的,没有分毫差错。
至于其他三门,英语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无论难度怎么变化,扣分永远在2分之内,语文和文综虽然分数有波动,但也是波中有升——哪怕依旧时不时地会记混、记错、记漏个别知识点,但这并不妨碍林淼在整体上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脉络越发理解得清楚通透。
高考前的最后几日,班上的复习强度,稍稍下降了些许。
复习的重心从刷题和押题,转向回归课本。
林淼翻着短短一个学年就被他翻得破页的教材,又仿佛回到了两年前中考前的时候。看目录就能回想起几乎每一页课本的内容来,而且比中考前记得更有系统性。
7月5日,早上最后一次考完英文和数学,林淼运气不错地居然考出了历史最高分139分,赢得全班一片掌声。按这个状态,高考进入670—680的“状元区间”,可能性差不多已经高达90以上。从年初的吊车尾,到今天的“全村的希望”,淼爷付出了多少汗水,所有人全都看在眼里。考场上胜者为王,尤其像林淼这样的胜者,特别让人服气。
晚上学校停了晚自习,各班的班主任给学生们做了最后一次心理辅导。
林淼班上的情况稍微不一样,因为说话的人,就是林淼。
东瓯电视台和《东瓯日报》全都来了人,该录像的录像,该拍照的拍照,梁艳红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也来了,现场气氛既严肃又奋发,淼爷对着镜头,侃侃而谈。
“最近这一年,我一直在应付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学习;第二件事,是告诉很多人,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前者我尽力了,我也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后者我也尽可能地尽力了,但结果怎么样,其实我不是很在乎。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有的人比较幸运,能遇上指引他的人,教他走正确的路,甚至陪着他、带着他一路走下去,有些人运气没那么好,他需要自己做判断,自己坚持,自己承担所有的结果。
我一贯相信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载万物以厚德,不轻言放弃,不甘于平庸,不停下脚步,所有的自强不息,冥冥中必会被报以厚德。
算上小学和初中,我们数千个日夜的努力,已经足以把所有的偶然全部变成必然。因此我相信今天坐在这个教室里,坐在这栋教学楼里的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