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代的读书人。
张墨父亲这一代没落到快要把传承都断了那种,张墨的父亲便只能做个镇上的私塾先生勉强糊口,因为战乱纷起,日子过得更加拮据的张墨这会儿也只能给老范酒垆当个跑堂伙计赚点钱补贴家用。
这些事情孙氏是清楚的,毕竟都是同一个镇上的乡亲,只不过黄巾之乱后,官路闭塞,乱世之中底层的寒门士子基本上已经没有上升渠道了。
因此张墨这样用力读书,在旁人看来不过是做无用功而已,周围人也对张墨也多了几分同情。
老范从后厨端出一碗黄米饭,上面还配了一些野菜,他用那宽厚的手掌拍了拍张墨的肩膀道“先吃饱饭,再看书吧。”
“谢谢范叔。”张墨将手中的竹简卷好放进怀里,然后端起黄米饭开始狼吞虎咽,他也是饿坏了,这个时候也没客气,用最快的速度把碗里的黄米饭吃得一干二净。
老范见张墨吃完饭,当即把碗筷收起来道“待会你写一些新菜牌挂上去。”
老范最崇拜能读会写的文化人,所以他对张墨的态度也算不错,再加上张墨无偿教老范儿子读书,老范一家人对张墨总体感觉是相当不错。
张墨提笔在巴掌大的圆木片上一口气写下老范要求增加的四道菜“脍鱼片、切肝、甘脆泡瓜、煎鱼。”字体整齐规范,不过一旁的老范和孙氏看得是云里雾里,毕竟他们两个都不识字。
“这是脍鱼片,就是范叔你说的生切鱼片。”张墨拿起圆木片依次递给老范解释道。“这是白灼猪肝,甘脆泡瓜和豆豉煎鱼。”
老范有些紧张的看着孙氏道“夫人记住了吗?”
孙氏一把就夺过菜牌,依次挂在柜子上,有些狡黠的说道“我只要记住客人点的是什么就好,我认不认识字不重要。”
“夫人英明。”老范竖起大拇指夸赞道,随后一溜烟跑回后厨去了。
张墨将笔墨收起来之后,门外便响起一阵清越的马蹄声,还伴随着车轱辘声,显然是有马车过来。
此刻的街道上,一辆华丽的马车不疾不徐的往老范酒家赶来,在马车前方一名身形消瘦的男子正骑着高头大马带路。
骑马的消瘦男子正是仙鹤镇的张乡佐,‘乡佐’乃是乡里‘啬夫’的副手,负责征缴税收,在乡里也算权势极大的人物了,乡佐并非朝廷正式官职,大都是由本地人担任。
孙氏和张乡佐是老相识了,这会儿早就在门口候着,看到张乡佐翻身下马便凑上前低声问道“张大人,这次来的是?”
“虞家的人来了。”张乡佐低声的回应道,同时吩咐了孙氏一句“管好嘴巴,别乱说话,好生伺候着便是。”
两人也是一个照面后便分开,张墨识趣的牵着张乡佐胯下的西域良驹拴到一边去。
车夫将马车停在老范酒垆的门口,随后跳下来掀开帘子,从马车上下来一位头戴进贤冠,身穿红色曲裾禅衣,腰佩长剑的年轻男子,此人面色刚毅,浓眉大眼,长相虽然平常,但是目光中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神色。
此人姓虞名翻,字仲翔,是江东四大家族中虞氏子弟,而且他还是虞氏子弟中的翘楚,不但经学造诣颇高,且精通医术,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可以说是文武全才。
张乡佐站在一旁,像是一名随从般说道“功曹大人里边请。”虞翻此时在会稽太守王朗麾下任功曹,所以张乡佐才如此称呼。
虞翻对张乡佐点头回应道“有劳张兄了。”
听到虞翻和张乡佐的对话,张乡佐心中暗叹,虽然是江东大世家子弟,但是虞翻待人处事没有丝毫的倨傲之心,实属难得。
虞翻一进屋就看着店里的四张胡桌和十六条胡凳发呆,孙氏一见这情形,立即对张墨喊道“去把那块上好的席子拿出来,莫要怠慢了虞公子。”
席地而坐,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