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客套几句后,邹泰回自己的大营去了,召集了副郎将、俾将、都尉、校尉、百夫长等开会,宣布今日起,攻打平壤城,他们就属于罗成将军的麾下了。
听到这个消息,众将士都兴奋起来,因为他们早就听闻过罗成的威名,而且,在这几次讨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只要是他统兵,肯定会胜利,死伤最少,战绩最突出,如果能跟随他的麾下作战,不但损伤战败的几率小,还能立下一些功劳,活命的几率也大。
邹泰让这些人去收拾营帐,准备迁移营盘的时候,特意把秦琼留下来。
“叔宝,本将在东平郡做郎将的时候,就听说你了,在来护儿将军帐下,骁勇善战,很有本事,只可惜,这些年大隋战事很少,即便有,也是在西北边塞跟突厥、吐谷浑作战,很少动用我们山东十郡的兵马,往往都用来修运河,开御道,平一些山寇了,大材小用,这次能被抽掉来辽东,征讨高句丽,就是我等大隋健儿,立功的好时机,你说是不是?”
站在邹泰的面前,是一位三十七八的中壮年,身材挺拔魁梧,国字脸,短胡须,浓眉大眼,双眸炯炯,脸色有些枣红,看上去非常沉稳干练,此人就是秦琼,齐郡历城人。
他为人忠厚,颇讲义气,祖辈曾在北齐、隋朝为官,到了他父亲这一辈,由于其父秦爱早故,秦家落魄下来,秦琼小时候的富裕生活很早就过去,但他因自幼习武,十八九岁时候,为减轻家里负担,入伍从军,在来护儿帐下当差,不过,只是队头,管理五十人的低阶武官。
这个秦琼,根本不是隋唐演义中的角色,他父亲不是北齐大将秦彝,而他自己也没当过什么捕快,从一开始,他就是大隋的正规军士卒,这在二十五史的新旧唐书中,都有相关记载,而隋唐演义版本,完全是杜撰的!
秦琼此时有些发愣,不知道这个邹泰这是闹哪一出,自从离开齐郡后,山东一带几支人马混合,编制成四五万人的大军,开赴辽东,可从没有见过他这样跟自己说肺腑之言,今日邹郎将撞邪了不成?
s很多人纠结,为何主角不一出来,就露出霸王之气,而是这样随波逐流,一点点转变?其实,作者写过其它历史书后,前几部都是一出来就想要争天下,千篇一律,写的反感了,而且觉得那样主角太直白,并不真实。一个人的心境是需要成长的,随着环境转变,理想和目标在变化,许多立国的帝王,在人生的前几十年,根本没想过当皇帝,但后来因为局势压迫,权力涨了,野心大了,时机成熟,才会立国称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