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景永远都很壮观,只见杭州湾前面海与天接壤,碧蓝无边,清澈纯洁。春天里的海风吹着脸,略带着寒意。岸边的景物尽收眼底,幽蓝的海水在风的追逐下起起伏伏,一条条船行驶在平静的海面上。潮起潮落,风卷云舒,只静静地看着,都觉得心旷神怡。
张正书拦着曾瑾菡,站在船首看着这海景。就算不说话,也无声胜有声。
偶尔阵阵鸥声略过,夹着船上帆声,海中浪声,倒也越听越是美妙。
就在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近中午了。
“史大哥,来之前曾五叔不是给了一杆鱼竿给你吗,拿出来,我钓几条海鱼,给你们做午餐。”
张正书就连上辈子都没尝试过海钓呢,如今有机会了,哪里能不抓住?
很快,史陌就把鱼竿拿了出来。
挂上鱼饵,张正书就专心地等鱼上钩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渔业资源太多了。
即便是在杭州湾这个海湾之中,也不断有鱼儿上钩。
张正书都惊讶了,不到一会时间,什么海鲈鱼、鲚鱼、鳗鱼、鲳鱼、鲚鱼都纷纷上钩。
借用了一下船家的小厨房,不到一会就做成了一道海鱼宴。就连专心摆弄六分仪的苏熙,都被勾引了过来,大快朵颐。
原本对出海很抗拒的史陌、刘忠,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又有如此美食,都纷纷改变了态度。
“这海中出产,竟然如此丰富?”
史陌出生关中,宋朝的关中已经很贫瘠了。即便有一亩好田,出产也不过是其他地方肥田的三分二罢了。这样的田产,哪里能养得活人?其实,这也是他们的祖先在作孽。自秦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历朝历代都喜欢把都城建在关中,建在长安城。好了嘛,原本关中平原是极为富饶的。但是经过人为的破坏,人口的增长,关中开始贫瘠了。
《史记》上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八百里秦川,是最早的“天府之国”。在关中与外界之间,隔着一座绵延数百公里的秦岭。它像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将巴蜀水乡和关中平原分割并区别开来。
何谓关中呢?其实,关中就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在这四座雄关以里,即为关中。从西北逶迤而来的渭河及支流纵横流淌,冲积出了沃野千里的平原。《尚书》评价各地农田时,把关中平原所在的雍州定为上上,居国之冠。从战国到秦汉,关中平原如同上天的宠儿,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秦汉时期,关中平原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区域。司马迁的评价是“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就是说,关中的耕地占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国的百分之三十,财富却占国的百分之六十。
正是如此,催生出了关陇世家。
也正是如此,人口众多的关中平原,开始无节制的滥砍滥伐,森林消失了,水土流失了,土地开始变贫瘠了。待到宋朝这会,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降临,亚热带南移,丰润的关中平原重变得寒冷干旱,连水稻、竹子、梅子都在关中平原生长不了了,从此,关中成为一片苍凉的土地,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土地变贫瘠了,人口却还是那么多。
于是,关中民乱频繁。
像史陌这样出来讨生活的人,并不少。说到底,中国人大多像史陌一样,不是到迫不得已,他们是不会背井离乡的,宁愿在贫苦的家乡窝一辈子。要是活不下去了,那才不得已离开家乡。但实质上,他们还是一个庄稼汉。所以,他们的思维很简单,那就是以出产多寡来衡量一地的好坏。
看到海上的渔业资源这么丰富,史陌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海洋就是一个大宝藏,以往都在地里刨食那太傻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现在要是开展个远洋渔业,捕捉回来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