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中)(3 / 6)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许君吧?”

荀贞顾唤许褚,说道“仲康,来见一见陈府君。”

陈登家是徐州数得着的右姓,陈登本人又是成名甚早,他的名字,许褚早有耳闻,当下大步上前,下揖行礼,说道“末将许褚,见过陈君。”

陈登说道“闻明公呼许君‘虎痴’,今一见之,果不逊典君。”

典韦脸上露出笑容。

荀贞不禁又再次大笑。

栾固是荀贞在河北任赵郡太守时候的故吏,黄迁原本是黄巾军,后来投降了荀贞,也是荀贞在赵国的时候。这两人与荀贞相识,却是比陈登与荀贞相识还早。

荀贞与栾固、黄迁分别相见。

黄迁外号人称黄髯,颔下一部好胡须。

荀贞这次来,特地给他带了个须囊作礼物,便叫随从取出,送给他,笑道“昔我帐下,唯卿美须,今我徐州,云长可与卿相抗矣。我闻云长言说,每到秋冬之际,他的胡须总会掉落几根,因他就以须囊盛之。我念之不可使云长独须美於我徐,故也就给你备了个须囊。”

这话半带开玩笑,半带浓浓的关怀。

黄迁十分感激,恭敬得将须囊拿住,拜谢不已。

众人见礼罢了。

陈登等在前引导,一行人向郡内去。

依旧是援沂水而行。

水两岸的景状与在东海郡见到的无有不同。

亦是麦田相连,放眼望去,金灿灿的。

徐州本来是没有什么草场、牧地的,然因徐州兵缺马,所以荀贞前两年时,在沂水等徐州州内较大河流两岸水草丰茂的地方,特地圈出了几块地方,用做牧场,以之养马。道路所见,就看到了一块这样的草场,草场中的草有半人多高,随着轻风起伏,如绿色的波浪。成群的马、羊出没其间,牧人挥着鞭子放牧,端的是一副农忙时候,草长马肥之景。

前行路上,时见有大小不一的沟渠,从沂水中引出,向东、西延伸,长者十几里长,短者亦有数里之长,分布贯穿於两岸的田中。——这是陈登在琅琊国这几年施政的一项成果。

如前所述,徐州河网密集,河水多,就便於发展水利,陈登之前在陶谦手下任典农校尉的时候,曾经巡视过徐州的全境,徐州各地土壤的肥瘠、河流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当时他就组织建设了些水利沟渠,现而下他执掌琅琊一郡,在水利方面更是大下功夫。

这几年来,在对徐州州内各郡的政绩考核中,琅琊郡於水利工程此项,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当晚在即丘县城住了一夜,翌日继行。

即丘离开阳百里远近,两天的路程。

第二天,快到开阳县的县城时,荀贞看到县城东边,沂水对岸,连绵不尽的田地间,每隔几里就有一个小的“乡里”。

荀贞命车驾停驻,下了车来,登高而望,指着那些“乡里”,问跟从上来的陈登,说道“元龙,那些乡里就是屯田的黄巾降卒所居之地吧?”

陈登答道“禀明公,正是。”

徐州本地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包括兖州的黄巾降卒和俘虏,其中的妇孺老弱,及不堪为兵者,到现下为止,都已经安排完毕。荀贞把他们分散安置到了徐州各地,悉用之屯田。

对他们进行半军事化的管理,每十里地划一个屯,任命屯长为各屯的长吏。屯上又有曲,又有部,一如军事编制。

此时他看到的那些“乡里”,就是各屯驻地。

荀贞看了多时,说道“明天咱们去屯田地看一看。”

陈登应道“喏。”

到了开阳县城,入到郡府,荀贞略做休息。

晚上,陈登当晚设置酒宴为荀贞洗尘,因为次日还有事情,酒也没有多喝。

次日一早起来,如荀贞昨天所言,便由陈登,栾固、黄迁等为他引导,渡过沂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