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迎歼贼援此战,左军与我同往。”
陈午应诺。
刘备听了徐荣此言,接声说道:“闻将军之意,是要亲自迎歼贼之援兵?”
“不错。”
刘备说道:“将军,军之主也,以备愚见,宜镇营中;今往迎歼贼援,备愿与左军代劳!”
徐荣脸上露出一点笑容,说道:“玄德,刚才卓司马所虑也有道理,贼援兵马与我可用之兵相当,且必李傕、郭汜之精锐,纵是设伏以击,欲想全歼,亦不易也,非我亲往不可。”
刘备仍想进劝。
徐荣说道:“我曾在凉州军中,较与公,更熟其将、其卒;再一个,於地形方面,我也比你熟悉,此战我必亲往,公不必再多说。留守营中,监视郑县守贼此一重任,我就托付於公了!”
早年尚跟随董卓征战之际,徐荣曾跟着董卓讨伐过凉州、三辅的叛乱,那时,他来过长安,对这一带的地形较为了解。
刘备见徐荣心意已定,只好不再进劝,应道:“是。”保证说道,“将军放心,有备在,孙聪部必不能扰到将军歼灭贼援此战!”
徐荣沉吟稍顷,说道:“城中守卒两千许,我给你留兵千人看守,够不够?”
刘备也是个有胆气的,他微微一笑,说道:“随军之民夫,多有军、民两屯之卒,彼皆昔日徐、兖黄巾之降卒也,亦堪战,加上他们,足矣!”
遂展开地图,结合自己之前的记忆,徐荣选定了设伏之地。
徐荣又传令,命多派骑兵,在郑县城的西边来回巡逻,以防那支敌人援兵的信使提前赶到,入到城中,与城中通消息。
各部备战。
入夜后,徐荣与陈午引主力四千人悄然出发,由那回来报讯的斥候的在前引路,绕过郑县县城,向西而去。
夜色沉沉,过了郑县的县城,四面望之,可以遥见在郑县城东十来里处的筑营区域范围里,火光闪烁,徐荣、陈午、刘备三部兵马的旗帜树立如林,并远远传来马嘶人声;而往其余方向看去,尽是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到。
……
夜晚行军,速度没法太快,最开始过郑县县城的那一段路,未免引起城中惊动,走的更慢,因此直到天已快亮,距离徐荣所定下的伏兵之地,还有十余里地。
急促的马蹄
声传来。
前边的斥候疾驰回报:“将军,贼援至此,只有十来里上下!”
“十来里上下?”
这条军情出乎了徐荣的意料。
按他推断,敌援当是到今天傍晚才会到达郑县,也就是说,现在敌援的位置,应该是距离他所选之设伏地还有一段距离。却怎么敌援已过了他定下的设伏地,距其部只剩下了十里远?
却是这支来郑县的援兵,在出发前受到了李傕、郭汜的严令,命令他们必须要尽快、尽早地赶到郑县,所以昨晚,他们只做了不长时间的休息,差不多是连夜赶路,由是兵已到此。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陈午等将闻悉,从队伍的各个位置,分别紧急来到徐荣这里,等候徐荣应对此变的决定。
敌人援兵与己部相距只有十来里地了,这个时候,须当速下决策。
徐荣稍作思酌,说道:“预定的设伏地点不能用了,现下撤还,亦不可。”
陈午问道:“则何以应此变?”
徐荣展目朝远近眺望,见兵马行军所到之眼前此地,虽比不上他昨天选的设伏地点,但因为长安、三辅地区在李傕、郭汜兵马的常年掳掠之下,早就是人烟稀少,民户十室九空,所以道路两边,那些本该是良田的,今却是杂树、杂草遍布,且不远的道南,还有些许丘陵,倒也是个可以做设伏之地的。
徐荣当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