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203 鸿门一战天下动(一)(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五万之数?”

贾诩说道:“五万之数,确是仍比将军义师为众,并且如将军所言,凉州兵也诚然悍勇,但是将军!诩以为,今若往与李郭战,将军有三必胜,李郭有三必败。”

“敢请闻之。”

於荀贞座前,於孙策、戏志才、郭嘉等人席间,贾诩侃侃而谈,说道:“将军奉旨讨贼,士心所向,李郭祸乱朝廷,民怨积深,诩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此将军之一必胜,李郭之一必败也。华阴已下,郑县复为将军所得,将军义师今往长安,已无阻碍,若鹰击於长空,而贼军困蹙渭、灞间,是如陷於藩牢,此将军之二必胜,李郭之二必败也。

“将军起兵以来,沿途影从,战必胜、攻必克,所向无敌,而李郭贼军中,先是李郭内斗,继而杨奉谋刺,是其早分崩离析,上下惶恐矣!凉州兵便诚劲卒,但主将猜忌,从将狐疑,观睹将军义师,却是士气如虹,孰胜孰败,复何多言?此将军之三必胜,李郭之三必败也!”

三个必胜、必败。

第一个说的是政治上的形势,第二个说的是战略上的形势,第三个说的是军心、士气。

贾诩下揖,又行一礼,斩钉截铁地说道:“是以,今李郭兵虽稍众於将军,凉州兵纵素号劲卒,将军一战定可胜之!”撩衣下拜,说道,“敢进言将军,於郑稍作修整,便旗鼓西进,先克霸陵,乃入长安,献李、郭之首於天子,毕此除贼、勤王殊功於兹时!”

荀贞下到帐中,亲手把贾诩扶起,笑顾孙策、戏志才

、郭嘉等,说道:“何如?”

孙策笑道:“贾先生高见,正与我等同!”

却是在贾诩、段煨到前,荀贞和孙策、戏志才等商议出来的进战之策,也是立即进兵,与李傕、郭汜决战。

荀贞与贾诩说道:“高明之士,往往所见略同!先生此议,与伯符、志才、奉孝之意同。”问段煨,说道,“将军何意?”

段煨赶忙答道:“煨意与贾先生同!”下拜在地,请战说道,“今击二贼,煨敢请为将军先锋!”

荀贞把他也扶起,请他和贾诩回席上落座,拈起案上的一张纸,拿给贾诩,说道:“我已决定,休整两日,后日兵向霸陵!这是我适才亲笔写给李傕、郭汜的信,先生请为我润色。”

贾诩恭恭敬敬地接住荀贞的这封手书,打开观之。

手书很短,写道:“尔等乱国,不讨之日久矣,今吾奉辞伐罪,豫州并竖义旗,士民箪食壶浆,太原曹操响应於渭北,如幡然悔悟,降可免死,迷途不返,尔等且善守之。”

短短几句话,点明了荀贞的此次用兵是奉了圣旨,又点明而下的形势是士民相迎义师,孙策、曹操等州郡响应,最后给李傕、郭汜指明了出路,如果投降,可以免死,若要一条道走到黑,那就好好地守住霸陵、长安,等他来打。

贾诩有智谋,也有文采,虽然觉得荀贞的这封手书,确实有可润色之处,但他又哪里会这么不识趣,真的给荀贞润色?称赞而已。

荀贞又叫从吏拿了案上的一卷文书,给贾诩观看,说道:“此我主簿陈仪所写檄文,先生请观之,看看可有否不足之处。”

贾诩展开来看,见檄文中写道“镇东将军荀贞、豫州刺史孙策等告诸州方伯、郡太守、三辅诸将军,李傕、郭汜凌迫王室,残害士民,天下切齿,今提义师十万,奉辞伐罪……”云云。

这道檄文比荀贞的手书要长得多,却非是陈仪刚才写就,而是在荀贞出兵前就已经写了的。荀贞出兵昌邑时,陈仪共写了两道檄文,一道已然宣告天下,另一道就是这个。比之前一道,这道檄文除用语上有所不同外,多了“奉辞伐罪”等几句话。——为何这道檄文才提“奉辞伐罪”,其中原委,自是防止在兵到之前,李傕、郭汜侵害刘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