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速,其定难阻挠,道路畅通,此利之一也;随着圣上和朝廷迁到许县,以及李傕败亡、郭汜投附明公,长安现而今正是空虚之时,值此空乏,取长安易如唾掌,此利之二也;明公族望高於海内,关中无可与明公抗衡者,闻明公至,必皆来投,纵有胆敢不从者,郭汜悍勇,兼以熟悉关中、长安情形,以其为先锋,亦可败之,此利之三也。”
——因为李业构想此策的时候,是在袁术告诉了他杨弘提议“东图扬州”之后,故此他在献策时,乃有把自己的这个谋策与杨弘的谋策相作对比之语。
还真是别说,比之杨弘“转图扬州”此策可能会遇到的重重困难,李业的“西入关中,占据长安”,相比之下,好像还真是容易许多,并且前途更加光明、远大。
本来对杨弘的献策,袁术就兴趣不大,在闻了李业的此策之后,他对杨弘之策就更缺乏兴趣,亦是因为此故,昨天他听到杨弘又向他进献此策之时,干脆就王顾左右,不肯与他在这方面多说了。
这时堂上,李业说道:“明公,欲要西入关中,郭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业不敢隐瞒,对明公欲将郭汜调至南阳郡北,确实是并不赞同。”
——先打消袁术对荀贞用兵南阳这块儿的顾虑,继而再次提出自己“西取关中”的建议,这就是李业想好的今日向袁术进言内容的顺序,话到此处,不但是再次向袁术提出了自己的谋划,而且也算是回答了袁术刚才问他的“对杨弘二度提出东取扬州此议怎么看”的此问。
袁术沉吟说道:“子务,卿向我提出‘西取关中’此谋后,我反复思酌……。”
李业提起精神,问袁术说道:“业斗胆敢问明公,不知明公现下是否心意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