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着《妙手丹经》练习,片刻后郑秋碰到了困难之处。
按书籍所说,想要将双手当作炼丹炉。
必须在扣动手印的同时,利用气劲封住手指与手掌之间的空隙,增大手印中心的压力。
同时要利用气劲,向中心位置连番轰击,将药材挤压相融,并依靠气劲轰击的力量缓慢提高温度。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压力二字。
只有强大的压力才能将药材挤压相融到一起,炼制成丹丸。
然而郑秋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体内的白色气劲与正常修炼者不同。
释放出体外后没有任何力量,无法形成气浪或冲击波,甚至连纸张都无法冲破。
但气劲在体内时,依然像正常气劲那样,有增强肉身力量和速度,施展某些法术,启动符咒符纸的功效。
偏偏这《妙手丹经》,需要把气劲释放到手掌之外增加压力,形成一个气劲构成的封闭空间。
郑秋挠头犯愁,自己的气劲没有力道,无法施加压力。
那这种随身携带的炼丹之术,岂不是没法学了吗?
拿起皮制书籍反反复复最后郑秋把目光集中到“相融”二字上。
用气劲增加压力的步骤,到头来还是为了把药材挤压到一起,使药性相融。
自己不是会一种法术,让不同的事物相互融合吗?
没错,就是卿月教郑秋的溶形法术,需要念动特殊的口诀,还需要让体内的天地之力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去震动。
郑秋手头的万灵回春草种子,就是利用溶形法术,将近百种药草种子相融所炼制出来的。
如果自己用溶形法术,代替刚才无法做到的炼丹步骤,那不就能成功炼制出丹丸了嘛。
想到这里,郑秋心中大喜,急忙回忆溶形法术的口诀。
这个口诀不是人言,是他鹦鹉学舌从卿月那儿学会的,也不知道是蛟语还是龙语。
回忆片刻,郑秋将口诀从头至尾默念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开始尝试炼丹。
他取出种子,用气劲催熟长成一株止血草和一株固气草,炼制一颗止血固气丹丸。
先用折花指将两株药草磨成碎片,然后施展《妙手丹经》中的手印,把碎片纳于双手之间混合。
接下去就是用气劲增加压力,迫使药材相融的步骤,郑秋选择使用溶形法术代替。
他驱使“木灵”的天地之力覆盖全身,将身体不同位置的天地之力震动,同时念动叽里呱啦听不懂的口诀。
溶形法术很快起效,药草的碎片渐渐模糊,形成朦胧的光团。
接着这些小光团聚集到一起,融合成一整个大光团。
随着溶形法术渐渐止息,光团也渐渐暗淡,呈现出一个草绿色的球体。
《妙手丹经》上说,这是通过手炼形成的丹胚,其中药性尚未稳定,还无法称为丹丸。
接下去要用手指在丹胚表面勾画阵法,并注入气劲利用阵法的力量稳定药性。
最后还要在丹胚排除水分凝结变硬前,抹掉刚才勾画的阵法,防止阵法对最后结出的丹丸造成影响。
郑秋依样画葫芦,把这些步骤都做了一遍。
随后那歌草绿色的球体渐渐变硬,同时颜色也变深变黄,最后成为一颗黄褐色的丹丸,有桃核那么大。
郑秋拿起丹丸翻看,还握在手心颠了颠。
这颗丹丸比预想中要大,颜色也不好看,有点像炼丹师做出的劣质品种。
翻看《妙手丹经》查阅,在书籍最后一页上,写明了徒手炼丹之法的缺点。
这种徒手炼丹方法,炼制出的丹丸体积都比较大,药材的相融程度也比较低。
与正常的炼丹炉制作相比,丹丸的药效会下降一半以上,有些高品质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