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他帽歪鞋掉的跑来,人家成王都已大胜而归。
把他气得恨不得追过去杀人灭口。
虽然夫君心眼儿奇多,小乔对他的情绪也能猜出几分。
她敏感的察觉出,不仅公爹对姐姐不满,夫君也是。
难道是姐姐求着洛槿来的?
她怎么这么糊涂?
旁观者清,林婉清比小乔看得清楚。
心里替洛槿难过,也因大乔叹息。
虽说有事不关己之嫌,可她也觉得大乔做的急躁了些。
她从小就是按长媳培养的,而且还是专门针对王泽桐。
所以她的大局观和遇事的冷静程度,以及对自己夫君的了解,都要比大乔强的多。
扪心自问,遇到同样的事,她也会只想救出自己夫君。
却不会去这样逼洛槿。
不说和洛槿的感情,就她对王泽桐的了解,她要是这样做了,他和她的余生,便如同隔了千山万水。
有关他和小姑的亲情,也有关他做男人的尊严。
王家人特有的讲“面子”。
这一点在公爹,夫君和二小叔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唯有洛槿和三弟不同于他们。
他们兄妹两骨子里也差不多,但更“变通”些?
就听洛槿说的那番话,别人也许笑话她不顾大义。
可洛槿就敢理直气壮的说出来,毫不畏惧别人的非议。
林婉清承认,她更喜欢洛槿这样的。
女人的生活核心就是家庭和亲人,自然觉得没有比这些再重要的。
就像洛槿说的那句,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洛槿不知屋里各人心思,一心想让爹爹放下郁结,赶紧养好伤。
爹爹已经吐过三次血,她怕。
王景秋哪会不明白爱女心思,再看看爱妻,为他,为儿女双鬓突生白发。
长叹一声,挥退儿女、子媳。
只留下苏氏。
他温声安慰了爱妻几句后,才说“夫人,你的三个儿媳各有各的好,你又是个天下最好的婆婆。”
苏氏破涕,羞嗔“你可真是王婆卖瓜。”
“为夫可没有夸大。只你三个儿媳难免有长有短。长媳不用说,堪称子媳典范。也是桐儿的贤内助。小乔和枫儿是天生一对儿。她有个什么,枫儿都能教给她。那孩子最可贵的就是肯听话,还不盲从。只有楠儿媳妇心思重些,楠儿又是个闷葫芦。以后小夫妻难免有磕磕碰碰的,你多教教她。今日之事由咱们乖女担了,以后呢?难道总能有人替她担?你疼她今天不说,明天她们小夫妻闹腾,你看着不难过?”
苏氏羞愧难当,再次垂泪。
这些都应该是她一个当妻子的多思多虑才对。
却让拖着病体的夫君教她。
她并不是个糊涂人,相反还很明理能干,温婉听劝。
只因她病了那么多年,总觉欠儿女太多。
所以对儿女们就溺爱到不太讲原则了。
还爱屋及乌到儿媳妇们。
平时对大乔要求的就不那么严格,以至于她敢去而复返,偷听公爹屋的谈话。
还不管不顾去找洛槿。
造成后面那一连串的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