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51章 同化与融合(4 / 8)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高度。

可以说民族融合是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

因为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有利于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至于民族同化则是指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同化于另一个民族的现象。

在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自然同化,指某一个民族在长时期中受到另一个民族的影响,逐渐消失了本民族的特性,同化于另一个民族。

这是历史民展中自然的进步的趋势。

另一种是强制同化,是指反动统治者所衽的民族同化政策,如强制被压迫民族接受统治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改变原有的民族特性。

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的确,中国古代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的“旧俗”被中原农业民族的“汉法”代替,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旧俗”指边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汉法”指汉民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

汉法代替旧俗是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即处于封建社会以前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度。

这一过程均是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同时民族间的往来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为巩固统治,有作为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也会主动实行汉化政策。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封建化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学会农耕技术,成为农业居民;任用汉人制定典章制度;仿效汉族官制;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需要说明,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是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

因为北魏统一北方后,黄河流域出现民族融合趋势,统治者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对待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冯太皇太后和孝文帝选择了汉化道路,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又促进本民族发展、巩固了统治。

到宋元时期,这一进程向纵深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扩展,少数民族大多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唐末以后契丹族逐渐学会种植庄稼、织布、建造城郭房屋,开始了农耕生活。

特别是建国后,耶律阿保机任用汉人,仿汉制制定典章制度,仿汉字偏旁创契丹文字。

党项族建西夏政权,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如中书省和枢密院,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任用汉人担任重要官职,还命人仿汉文楷书创西夏文字。

女真金世宗曾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女真贵族和谋克户耕种,并采取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金史-世家纪》载:“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少数民族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前提条件是自身的封建化。

蒙古奴隶主贵族在征战过程中,不得不适应汉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纳和保持汉地原有的封建制度,元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化的完成。

元朝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元史-百官志一》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建都邑,定内外之官。官有常职,位有常员。”

元世祖还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设大司农司,颁布《农桑缉要》,减租垦荒等。

少数民族在封建化意义非常重大。

元许衡《鲁斋遗书》:“北方奄有华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然后魏、辽、金历年最多。”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本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民族的融合,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和统一多民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