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80章 路制(4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虽然两月后撤销,但却开创了南宋一路安抚兼制置使的先例。

此后淮西等路续有设置。制置使设置之初,权任颇重。

据载,“初,建炎元年,诏令安抚、发运、监司、州军官,并听制置司节制。其后,议者以守臣既带安抚,又兼制置,及许便宜,权之要重,拟于朝廷”,三年,“诏止许便宜制置军事,其他刑狱、财赋付提刑、转运”。

四年五月,金人北撤,局势稍见缓和,“又诏诸路帅臣并罢制置使之名,惟统兵官如故”。

这是第1阶段,由于战争并未结束,内乱依然严重,因而制置使不可避免地仍要设置,于是,绍兴三年九月十五日,以江南西路安抚大使赵鼎充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

从此以后,“席益帅潭,李纲帅江西,吕颐浩帅湖南,皆领制置大使”。

绍兴和议前后,各路安抚使先后罢兼制置,仅四川于绍兴十八年复置。

这是第2阶段,到绍兴三十一年,为抵抗金主完颜亮的南侵,宋先后任命刘錡、成闵、李显忠、吴拱等为淮南江东西浙西制置使、湖北京西制置使和淮东、淮西制置使,负责两淮、京湖地区的防务。

诸司之中,湖北京西制置司,设置时这是第3阶段。

开禧1205年-1207年北伐,二年四间最长,至乾道元年六月始撤销。

不久,又置沿江制置使,以知建康府叶适兼。

三年二月,叶适改任江淮制置使,建康守臣,遂有江淮制置之名。

嘉定十二年1219年九月,江淮制置司罢,复置沿江制置司,治建康府。

同时置淮东、淮西两制置司,治于楚、庐两州。

绍定三年1230年,以李全犯淮东,复置江淮制置大使。

明年,置江淮安抚制宝庆三年1227年,楚州军乱,置大使。

六年,复为沿江制置使,不兼两淮,直至宋亡。

淮东制司始移至扬州,淳佑二年1242年,李曾伯知扬州,以淮东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直至咸淳九年1273年。

此后淮东、西制置司又分为两司,直至宋亡。

湖北京西制置使至晚于嘉定元年已设,据《宋会要-职官》4,之17所载,嘉定二年二月五日有诏,命“京湖制置司岁举改官并依四川制置司体例,理为职司”,即为明证。

嘉定十年,为抗击金兵,制置司移至襄阳。

端平三年,襄阳失守,此后京湖制司基本上仍在荆南。

景定元年1260年,移至鄂州。

咸淳七年,再返回荆南,直至宋亡。

四川安抚制置使于绍兴十八年复置后,与宣抚使或互置,或并置,直至宋亡。

其间变动达10余次之多,其治所一般设在成都。

嘉定二年以后,由于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往往移至兴元府、利州,甚至一度置于沔州。

淳佑二年以后,成都沦陷,川西残破,制置司东移至重庆府,直至宋亡,这是第4阶段。

这一阶段安抚制置使设置时间最长,达70年之久,发展也最充分。

在这一阶段里,在北面主战场,逐渐形成了四川、京湖、两淮三大战区,宋亦相应地设置了三大安抚制置司。

在西南方面,为了抵挡来自云南的蒙古军的攻击,增强防务,宝佑五年1257年,任命湖南安抚使李曾伯兼任广南制置使,移司静江府,统辖两广、湖南的军政事宜。

在理宗中期以后,为了统一防务、联络声援,往往诸战区实行统一指挥。

或以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沿江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

或以京湖制置使兼四川、两淮军政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