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89章 营生手段(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嘉定一带甚至达到了“棉九稻一”,乃至专种棉花不种稻米的程度。

另一方面,棉花种植以及对棉花的深加工——纺纱织布,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万历《上海县志》卷一风俗说:“其衣食全赖此”。

也就是说,原先的副业一变而为主业,与丝绸业市镇一样,工业成为主业,农业成为副业。

无怪乎美国学者黄宗智要把这种变革称为“棉花革命”。

松江因而成为全国的优质棉布生产中心,号称“衣被天下”。

包括正德《松江府志》卷四风俗说:“俗务纺织,他技不多。而精线绫、三梭布、漆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要之,吾乡所出,皆出于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棉纺织品都是农家手工织机上生产出来的,也就是说是乡村工业的产品。

而纺纱织布业带动了市镇的染布业、踹布业,更加具有乡村工业的特色。

纺纱织布的收入,明显超过种植业。

乾隆时上海县人褚华在《木棉谱》中说,“以一手摇轮,一手拽棉条而成一缕,小儿女用以消夜而已”,如果纺纱出卖,“夜以继日,得斤许即可糊口”。

继续阅读!

未成年的女孩,每天纺纱,即可“糊口”。

如果织布,收入更高,像是咸丰《紫堤村志》说:“贫民竭一日之力织布,赡八口而有余”。

这与英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彭慕兰说:“戴维-莱文DavidLevine对英格兰农村纺织业的研究说明一个农村纺织工人的收入不能养活一个家庭”。

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棉布业市镇生产的棉布,是仅次于丝绸的出口品,在西方世界风靡一时。

以嘉定、宝山一带生产的“紫花布”用紫色棉花纺织成紫色棉布,做成长裤,流行于19世纪法国市民中间。

并且在雨果的小说中有所反映,被称为“TheModemLibrary。

这种紫花布裤子,也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绅士的时髦服装,如今还作为文物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

可见当时江南市镇出口的棉布品质是上乘的,19世纪30年代的西方人称它“在色泽上和质地上仍然优于英国制品”。

它价廉物美,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中国棉布,每匹价格不过白银34两,英国棉布根本无法与之竞争。

从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商人就企图开辟英国乡村生产的棉布在中国的市场,然而都卖不出去,原因是价格大大高于中国棉布,又不合中国服式之用。

这就表明,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欧洲国家和中国一样处在手工业阶段,或者说是早期工业化阶段,中国江南市镇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

还有就是“早期工业化”与全球化贸易。

在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所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使人们看到了初露端倪的“外向型”经济。

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的果阿印度、里斯本葡萄牙航线,长崎日本航线,马尼拉菲律宾航线,把生丝、丝绸、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运往各国。

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ManGalleon则把从福建月港等地运来的中国商品,销到美洲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

后起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

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历史大变局,是汉唐时代的陆上丝绸之路,或宋元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所无法比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