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93章 市镇(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者在市镇社会中倍受歧视,社会地位低下,稍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一般情况下都不愿应雇。

脚夫,“不仅本地的上流人物,还有那些相当体面的农民阶层,都避免干当众挑担或推车运送沉重产品这样的体力活儿”,甚至“闾里恒耻与为伍”。

踹匠,在一些碑刻资料中被提及时,也多是用“单身乌合不守本分之辈”、“散漫无稽”、“俱系愚民”等之类的词语。

从整个市镇的社会等级关系来看,雇佣群体与官僚、贵族之类的特权阶级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富商大贾和手工业主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不具优势,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具体而言,雇佣群体内部诸如管理类雇佣人员以及一小部分从雇佣人员转化而来的小商小贩、作坊主,一般具有一定的资产,过着较为宽裕的生活,属于社会的中层;其余的一些工匠、苦力之类的,收入来源不稳定,家产微薄,属于社会的下层。

但是这一内部的社会等级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等级关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

随着市镇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破产的手工业者或小商小贩沦为了雇佣劳动者,其地位由社会中层降为下层;也有一部分人从雇佣人员变为了小商小贩或作坊主,上升为社会的中层。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个流动过程是双向的,也是持续进行的,而决定着这一社会地位变化的正是他们手中资产的变化。事实上,雇佣群体内部的等级关系与他们的财富拥有量有着密切的关联。

由此,随着雇佣群体活跃于明清江南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市镇的经济和社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市镇商品经济开始向农村渗透,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桑、棉等经济作物更加广泛种植,原本作为家庭副业的丝、棉纺织业逐渐成为农民的主业。

同时,市镇居民结构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市镇市民群体开始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雇佣群体的发展壮大使得市镇的社会矛盾也时有激化。

像是明万历年间,石门镇发生油坊工匠“纠党数十人,劫杨晨家,蹴其妇堕楼而死”的事件,一镇皆惊,“群起而缚之”

至康熙初年,枫泾镇的染、砑匠“扰害闾里,积愤不可遏”,当地居民“纠众敛巨资,闭里门、水栅,设计愤杀,死者数百人”。

这些雇佣人员常常逞其拳勇,扰害闾里,给市镇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

同时,部分雇佣人员聚众赌博、嫖娼等,也给市镇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

当然,这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而咱们这部书讲的是宋朝年间的故事,所以回溯到宋朝年间的话,那时的江南市镇有时另一番风景了。

像是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主要包括江南东、西路和两浙东、西路,其范围约当今苏、皖南部、浙江省、江西省和上海市。

这一地区是当时社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也是商业市镇十分兴盛的地带,无论是市镇的总体数量还是个体发展水平,抑或由此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走在南方各地前列,从中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至于当时市镇的类型及其特点的话,怎么说呢,从从总体上来讲,宋代的市镇包括镇和草市两部分,前者是由军事据点转变而来的新兴经济中心地;后者是在乡村墟市基础上兴起的农村基层商业点。

在江南地区,据有的学者的不完全统计,两宋时期先后兴起886个市镇,其中镇240个,草市646个。

这些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其发展形态也趋于多样化,具体可分为七种类型:

一是环城市镇,这类市镇主要分布于繁华都市的周边地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