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28章 有所意义(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广的基础,不会立即一撅不振;在清初的五六十年间它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上述文化思潮在清初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就传奇来说,“在统治者政措施的严酷打击下,清前期的传奇作家既无法掩藏内心中的怨愤。

又深深慑于统治者的淫威,他们往往‘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李玉《一笠庵北词广正谱》卷首,形成了前所未见的历史剧创作热潮”。

同时,从汤显祖《牡丹亭》开始的“情与理的强烈对立和尖锐冲突,在文人传奇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长期的持续,反而在明末清初就很快消融在情理合一的传统之中”。

而这种合一,“是倡人欲而达天理—肯定人欲既不违背天理,又以天理的实现为阪依”。

包括洪昇的《长生殿》创作时也难免混合了这种情绪和思想。

他在《长生殿》中准确把握住了这股时代悲情,作品越超李、杨个体的悲剧性故事与一家一姓的兴亡之感,超越了善恶之报的道德说教,抒发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整体性兴亡的消极感伤情绪。

这种感伤是一种宏大的总体性的末世感伤,蕴含着历史沧桑感、时代失落感、人生无常感,隐隐展现了一种来路已断,而去路不明的茫然失落。

并且这种感伤不是空穴来风,有社会大风气渗透在先,洪异自身遭遇在后。

与此同时,《长生殿》也表现了作者试图在伦理和爱情之间寻求平衡点的努力,肯定了情欲,为这种情欲披上爱情的外衣,试图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还有就是李杨爱情戏的题材类型及其审美意蕴。

因为我们单就李杨爱情戏在戏剧故事的归属上来讲,它是属于帝妃爱情题材。

但同时因为发展到后期结尾已经有了鬼魂形象,所以又会涉及人鬼之恋的问题,在题材上显示出了由单一到复杂的发展趋势。

我们觉得这种多主题变奏的形式,是可以值得深入研究的,有很大的空间,对于李杨戏还是会有很大启发。

李杨之恋的审美意蕴是从产生之初就有着其复杂性。

不管是从政治性,历史性,还是从感情,从人生进行分析,都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

但是我们感觉,审美意蕴是个比较难以界定问题,它多和主题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很模糊的讨论。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像是大部分讨论意蕴的文章都是从主体角度来探讨,与主题难以取舍。

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新着》,通过以上对元明清戏曲故事的题材类型、本事来源、审美意蕴等方面的梳理。

可以看出我国古典戏曲在故事题材、故事来源、故事审美等方面的个体性特征。

在题材上主要以历史题材居多,以题材的性质言之,多历史故事。

怎么说呢,如忠臣名将的功绩传略、侯官奸臣的发迹作恶录、鼎革之变中的战争风云、风流天子的宫闲秘史等、传奇故事。

以及如文人名士的风流韵事、绿林豪杰的啸聚生涯、公案冤狱的平反过程、隐逸道士的羽化飞升等。

爱情故事方面,如妓女与士子的悲欢离合、深闺少女与风流书生的爱情佳话、富贵易妻的婚变悲剧等。

以题材本事的源流而言,则有取材于《史记》、《汉书》的史剧系列。

取材于三国故事的三国戏系列,取材于六朝志怪小说的剧目系列着名的如董永、刘弘、看钱奴、窦娥、张骞、牛郎织女、刘晨阮肇桃花源等。

取材于唐人传奇的剧目系列,像是流行的如倩女离魂、红纳红线、莺莺传奇、崔护觅浆、李娃佳话、白居易与裴兴奴、定婚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