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30章 大家(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就如前文说的,像是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录了中元节演出《目连救母》杂剧的情况,书中说:“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

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当时杂剧盛行的状况,同时另一方面,因为金代院本的文献较少,所以从现存资料看来,他与杂剧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比如《辍耕录》载有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种,从其中如《杜甫游春》、《陈桥兵变》、《张生煮海》等剧目和人物“家门”分别的细致看,可见当时表演艺术的进展。

而解放后山西侯马金墓山土的舞台演了砖俑也证明了《辍耕录》演出由五人扮演的说法。

此外宋金说唱文学主要有鼓子词、词话和诸宫调等。

要知道当时创作和表演诸宫调的民间艺人很多,在市井瓦舍中独成一家。

从现存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残本来考查,诸宫调的故事内空比唐变文更丰富,乐曲组织也更多样,而且初步注意了说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导致以曲白结合表演故事的元杂剧的产生。

并且北宋的傀儡戏主要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等;影戏也有乔影戏和大影戏之分。

它们能够表演完整的故事,艺人以解说者的身分演唱,或间用代言体,以增强人物故事的主动性,而且已有演唱的底本。

影以攻傀儡戏不仅在表演中摸拟真人,而且反转来影响艺人的表演艺术。

总之,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词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

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戏曲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

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

而从《西厢记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和话本小说《碾玉观音》、《错斩崔宁》等看来。

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刻划人物、写景状物、结构布局、曲白结合诸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使元杂剧和南戏的产生有了坚实的艺术基础。

当然,还有就是杂剧的体制特点元杂剧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它的组织形式有它一定的惯例,在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为演员的活动留下了广阔的天地,这是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同时构成了戏曲文学的特色。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它的篇幅比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由来作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同。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这些东曲不只吸收了宋金词、大曲、诸宫调的成果,而且也叭收了其他民族流传来的曲调。

如《虎头牌》杂剧中的〔双调〕套曲就是当时女真族流行的乐曲。

随着戏曲内容的充产的发展,杂剧角色的分工更趋细密,借以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

由于杂剧以主要力量描写正面人物,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或旦本的主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