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432章 汉宫秋色(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爱情剧中也是传播最广、流传最久,最受人喜爱的作品之一。

它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这个主题,在整个爱情文学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因为它第一次以戏剧的形式勇敢地肯定了爱情的伦理价值,爱情应当成为婚姻的基础。

其次是影响,这包括禁毁与模仿。

因为《西厢记》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之长演不衰,“家至户到,无处无有之”(金圣叹),成为中国古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在戏曲舞台上,《西厢记》常演出不衰,京、昆、蒲、豫、川、滇、闽、赣等剧种,都把它改编上演,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

但《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备受打压,遭到封建正统力量的禁毁、歧视。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同治七年(1868),江苏巡抚丁日昌下令查禁“淫-词”,指出“《水浒》、《西厢》等书,几于家置一编,人怀一箧”。“若不严行禁毁,流毒依于胡底”封建统治者的态度,从反面证明它影响的巨大。

继续阅读

但不得不说明,《西厢记》的出现,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作者,人们纷纷效法学习。有人甚至依样厢记》的翻版;像是《倩女离魂》写折柳亭送别,也因袭《西厢记》长亭送别的场景。

有些作家则善于从《西厢记》中汲取营养,像汤显祖的《牡丹亭》,孟称舜的《娇红记》,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在继承《西厢记》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上,发展创造,从而取得了新的成就。

并且王实甫之后,明代李日华又创作了传奇《南西厢记》,直到今天,题材的沿用与翻新仍在继续。

而与之差不多的,就是白朴的《梧桐雨》了,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说一下白朴这个人,他字仁甫,后改字太素,号兰谷,今山西河曲人。出身于金朝仕官之家,其父白华官至枢密院判官,与大诗人元好间交厚。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白朴九岁,蒙古军队灭金,乱离中母亲被蒙古军队掳掠,他有赖于元好收留抚育得以幸存。

金亡后白朴绝意仕进,一方面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另方面悉心从事杂剧和散曲的创作活动。

《录鬼簿》着录其杂剧十五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三种,而《梧桐雨》的话算是白朴的代表之作了。

《梧桐雨》是描写杨玉环、李隆基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因为前面已经简单的说过了,自天宝之乱以来,诗人们、剧作家们对杨、李故事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众多的剧本中唯有白朴的《梧桐雨》流传了下来,这不戏剧的大概内容的话,在《梧桐雨》的楔子就写了李隆基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机的安禄山加官晋爵,让他镇守边境。

第二折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两人恩恩爱爱,情意绵绵,“靠着这招新凤,舞青鸾,金井梧桐树映,虽无人窃听,也索悄声儿海誓山盟”,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第三折是故事的转折点,安禄山倡乱,李隆基仓皇逃走;到马嵬坡,六军不发,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只好让杨玉环自缢。

“黄埃散漫悲风飒,碧云黯淡斜阳下”,经过一场激变,一切权力、荣华,烟消云散。

《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剧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后在西宫养老,他满怀愁绪,思念着死去的杨玉环,怀念着过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无权柄的苦恼,孤辰限的凄惶。

他在梧桐树下盘桓,“常记得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