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专栏以及记者回去彻夜写稿,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一些门户网站还有跟新迅速的报刊杂志,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观影感受。
以期待自己能第一时间能蹭上这个热点,扩大自己的名声。
媒体创作人写东西,有些时候他们写的不是自己的直观感受,而是考虑粉丝受众,影响力与话题度。
《那些年》受不受中老年人喜欢不知道,但从各大电影院的反响来看,这是受不少青年人喜欢的,那么自己写什么观点的文章,就得看自己是否需要吸引这个群体的粉丝。
第二天上午,很多关心电影内容到底如何的人,就开始在网上搜索评价,有专业影评人的,也有不少网友的。
《青春电影的复苏,那些年莫属》
《尹轻水直言电影票房将轻松破5亿》
《那些年首映典礼,掌声经久不息》
《中秋假期电影看什么?我只推荐那些年》
…
“很多人都在问《那些年》电影到底如何,毕竟是流量明星主演的,心里面没有底。对此,我统一的回复是,好看到爆,不要犹豫,买票吧。”
“太惊喜了,电影质量没得说,我原本早早的去看,是想看完了之后喷的,我现在黑转粉。”
“改变了我的想法,尹轻水在电影里太美了。”
“我虽然也有初恋女神,但没有电影里沈佳宜那么漂亮啊。”
“啊啊~~~那个跟尹女神演戏的男主是那个啊,我好嫉妒啊,想砍了他。”
“醉了,我们这里影院排片太小,买不了票了。”
“我这也是排了不少给那劳什子《都市女人心》,矫揉造作的剧情,男女感情的脑回路,我真的是看吐了。”
“看一遍根本就不够,还想看啊,男主的颜也真的好好看。”
“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也很好啊,为什么没有这么帅的男主来追我。”
…
媒体报道与网友评论大多都偏向于好的一面,虽有不少鸡蛋里挑骨头的批评,但还是不少持观望态度的人涌进影院观看。
这让第一天院线排片量只有33的《那些年》,综合上座率从上午的60,再到下午的70,再到夜晚的95,而有些排片量比较低的影院,更是座无虚席,想买票都没地方买,这让那些小心谨慎排片的院线经理大为后悔。
我把银幕排给那些垃圾电影干球啊,要是排给那些年不是赚的更多吗?
如此自责了一番,影院经理在第二日就开始调整《那些年》的排片量,普遍调整到了50,激进点的调整到了60。
要知道在圣华帝国,就算是中秋档这种小档期,也是有着接近20部电影上映,而《那些年》一部电影就占了超过一半的排片量,挤得其他19部电影连位置都没有了。
这在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愤慨,然而这种愤慨在巨大的好评声中连浪花都没有掀起,很快的就销声匿迹了。
排片量上调之后,《那些年》的综合上座率仍然是达到了85以上,这让不少院线经理再接再厉,再次上调了《那些年》的排片率,有的甚至达到了80。
中秋档在暑期档,新年档,国庆档几个档期里面本来就是小的。影院这么一调整,挤压的很多原本炮灰电影,连院线三日游的命运都没有享受到,就直接结束了自己的院线之旅。
而原本预计在中秋节上映的一些实力,也因为《那些年》这一骇人威势纷纷调整了档期。
中秋节9月15日是在各种数据的持续波动之中
娱乐媒体新闻9月16日
《尹轻水新电影那些年,首日票房破亿,有望成为爆款》
《首日票房破亿,尹轻水新电影有哪些可看之处》
《是粉丝营销还是电影质量,尹轻水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