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议和又有什么用。”宋公明笑道。
“说的好!”不管是真心或者假意,李庭芝喝了声彩,其他官员也跟着叫好。而宋公明也有些受不了这种虚假的气氛。他端起酒杯来引发了第三论敬酒。俗话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此时该上的菜都上了,酒也喝的差不多。礼数到了之后,宋公明起身告辞。李庭芝等人看宋公明离开的态度非常坚定,也只能让他先走。
等宋公明立刻,熊裳愤愤的说道“此人真的是一朝得志。看他那个狂劲!”
进士出身的官员们都知道熊裳的狂劲,见到这家伙居然说别人狂,心里好笑之余也觉得能理解。越是狂人,越不能见得别人在他面前狂。而且大家的确不喜欢宋公明这么一个年轻后生就身负重任的现状。
李庭芝是大宋进士中少见的与蒙古坚持作战的类型,另一个代表人物则是赵嘉仁赵太尉。所以他觉得自己就有了号召力,听了宋公明方才所讲,李庭芝迟疑的说道“看来赵太尉是真心要和蒙古议和了。”
“那以后岂不是就不打仗了么。”进士们立刻做出了他们所期待的判断。
即便是勇敢的投入了战争,李庭芝也通过现实认识到战争的恐怖。如果能够不打仗,他还是希望不再投身战场。没等他说话,就听熊裳说道“若是蒙古人没达成所想,他们只怕又要提送回官家与太后的说法吧。”
这话让进士们心中都是一震,熊裳虽然比较狂,却也属于恃才自傲的类型。至少他这话准确的指出蒙古人的心态,被他们掳走的官家以及太后不过是蒙古人手中的筹码。而熊裳无视同僚们的震动,继续自顾自的说道“至于送还官家与太后,那就更不用想。哼,赵太尉现在颇为能战,蒙古手里的筹码里真正能让太尉投鼠忌器的大概只有被俘的官家与太后。他们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根本不会放弃的。为这等事何必再问这个宋公明!”
即便有最后那句话抱怨,官员们依旧对熊裳的见识有很高的评价。当然,若是没有那句画蛇添足的话,大家的评价应该会更高些。也有些官员觉得熊裳这是真性情,没什么问题。
李庭芝聚集大家一起吃饭,目的就是为了对议和之事了解的更深,有了两方面的消息,他心中更确定许多。又说了一会儿话,众人就散了。第二天,李庭芝就前去见禁军统领张世杰。
两人见面之后,张世杰立刻率直的询问道“李知州,我听说蒙古人要送回被掳走的官家与太后。”
李庭芝就知道张世杰会这么问。之前的时候局面混沌,李庭芝也不想来。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李庭芝笑道“蒙古人的话又怎么能信,他们怎么肯把官家与太后送还给我们。”
张世杰连忙问道“为何?”
结合宋公明的情报与熊裳的分析,李庭芝就给张世杰讲述被俘官家与太后对蒙古人的杀手锏价值。“……只要我大宋不再战败,蒙古想弄乱大宋就只剩下这一招。既然蒙古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断然不会送回被撸走的官家与太后。”
张世杰本来就是蒙古国的人,听了番分析,再与记忆当中的蒙古风格一印证,便觉得心里面敞亮。不过接下来他却说道“不如请李知州随我一起去拜见太后吧。”
听了这话,李庭芝倒是心中有些感慨。当年他守扬州之时,蒙古的阿术元帅数次要李庭芝投降,还拿出过全太后的诏书,以及忽必烈的诏书。李庭芝当时就把两份诏书都给烧了,以示他决不投降的决心。
然而那毕竟是战争时期的局面,以前想见太后就需要种种麻烦,李庭芝没想到见太后竟然变得这么容易。李庭芝连忙起身随着张世杰一起从皇城向皇宫走,同时说道“若是太后临朝,召见大臣就不用这么麻烦。”
张世杰听到这话,扭头看了看李庭芝,却什么都没说。
杨太后在清冷的宫殿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