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家,您向左打舵,轻点……对,就这样。”
半岛南的崂山湾,一艘小型帆船上,张四海一边指示着两名股东拉着帆绳,一边回头对后面操舵的韩松大喊着。呃,他就是张狗蛋,被韩松抓来教海军组驾驶古典帆船,因为嫌他名字太难听,给改了个张四海的名字,瞬间提升了20点忠诚度。
这艘船是从龙王寨那里缴获的,大约十二三米长,本地制造,传统海船形制,两头高中间低,尖底方帆,因为大小合适,被海军组拿来做航海训练,也不想起个正式的名字,就叫它“训一号”。
海洋部现在的成员不少,但除了张船长、韩松、王广金这几个专业人士,别的基本都没怎么出过海,只是以前对风帆战舰有些爱好,才加入了海洋部。
他们之前的工作主要就是在近海钓鱼,现在有了上船的机会很是兴奋,不过看多了后世的后期木帆船,对现在这艘小破船很是看不上,这几天一直在讨论新的帆船设计,什么横帆纵帆、飞剪艏、多甲板、火炮战列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直到真上了船,吐了个一荤二素,才暂时打消这些念头。
韩松站在艉楼上,掌着舵杆,仔细看着前方的模样。真上了船,他才慢慢体会到,这艘福船样式的小船很多设计虽然看起来陈旧,但不是没理由的。
不论中西,这级别的小船,都会有较高的艏部和艉部,相对的中央就要低一块下去。这种船型虽然会对船上人员和物资的运动造成阻碍,但是可以抵御前后的浪花,并降低船只在水上的摇摆,这对保持稳定非常重要。只有到了能建造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大船,可以靠自身的分量抵抗海浪的时候,才能出现平直的甲板。
而现在采用的硬帆,也有操纵简单、可逆风行驶、成本低廉可以随时随地修补的优点。其实西式软帆和中式硬帆各有所长,并不能定论谁优谁劣,就算到了18世纪,西式货船在近海的平均航速也只有4节左右,跟中式帆船半斤八两,只有在能利用风带航行的大洋上,软帆才具有对硬帆的绝对优势。
当然,也不是没有能改进的地方,比如他手上这个该死的舵,仍然是用长木柄左右转动控制的,完全可以让工业部来设计个舵轮转向机构嘛。此外,虽说高艏艉是必要的,但具体该多高?现在的船其实只是简单的沿用以前船的形制,并没有真正按不同条件修改过,完全可以从力学角度重新设计一下。
但是——韩松看了看前面,又有一个忍不住跑到舷边吐起来的——但是还是先把基础的操船学好吧,如果不够了解船,说些有的没的不是纸上谈兵吗?
海军组在海上转了一上午,为海洋生物贡献了不少养分,就把船开向南岸,在阔马区码头停下,准备在这里吃午饭,顺便参观一下新设的造船厂。
东海商社在阔马战役中获得那批珍贵的劳工后,一边抽调工匠分散进入各个部门,一边在阔马区以当初龙王寨的造船设施为基础设立了一个造船厂。看上去要感谢龙王寨,但其实这些造船设施都是从当年的胡家一路传下来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
当然,股东们也耍了点小心眼,从胡家抽调了几个青壮去半岛区充当工匠,然后从半岛一下子调了十几个人过来帮忙立厂,以降低胡家对这个造船厂的影响。
当初高正给工匠们开的一贯的月薪,对于技术工人来说,其实是有点低了,管委会后来批示提高到一千钱,另加提成,还偷偷给胡进宝许诺会按照造船的成果给他们额外奖金。从龙王寨收缴了贼赃之后,财政部账上已经有了价值一万多贯的财物,现在需要采购的物资不多(其实是想买也买不到多少东西),这些钱足够支持很长时间的工资开销了。
吃完饭,海军组溜达到造船厂,发现他们已经开工了。十几个工人围着两条船的骨架忙碌,胡进宝坐在一个木桩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