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公公闻言呆若木鸡,久久不语,像是想起从前自己在江湖中的日子,眼神复杂,有喜悦、有悲伤,更多的是愤怒与不甘,他的来历与身份只有寥寥数人知晓。
无意间说的江湖规矩,那就证明他来自江湖,又因为某事而从江湖中销声匿迹。即便是相处几年,李宽到现在都不知道钱公公的真名,就连王公公、赵公公也是如此,他们从未透露本名,留下的只有一个姓。
李宽因看见李渊对他们的态度,隐隐猜测这几人才是祖父身边最亲近之人,也是他最信任之人,就连朝中大臣裴寂等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事实上也证明在李渊退位以后,不论是在太极宫还是大安宫曾经的老臣无一人前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李宽懂,李渊更加明白,所以从不说什么。
自从移居在大安宫以后,李世民每年在节日时才会前来探望,不过都被李渊拒之门外,后来李世民让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等子女前来,李渊亦是同样没有接见。
李渊足不出大安宫,却知大唐的国事,有些不去关心,有些十分在意,这些都是钱公公去探查得知的。对于次子李世民登基称帝以后,贞观元年到现在的贞观四年,这些年李世民处理朝政愈加得心应手,大唐也在他的统治下逐渐迈向强盛。
李渊心知次子能力,要不然也不会野心勃勃的觊觎帝位,也不会发生那样的悲剧。即便李世民这个皇帝做的还不错,可他心里深处仍有一丝隔阂,李世民无愧于大唐百姓,却有愧于长子与四子,愧对李家列祖列宗。
与此同时,李渊对自己这个父亲没能管教好而后悔不已,若他早点出手就不至于发生那样的悲剧。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唯一的寄托便是在李宽身上,所以李渊对他重点培养。
李宽不负期望,不论是读书习字,还是习武之路,哪怕是再苦再累,都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看着李宽渐渐长大,而他慢慢的衰老,李渊自知命不久矣,不得不放下心中执念,让钱公公与赵公公全力以赴的培养李宽尽快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