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人族所面临的困境。
妖魔蛮族,甚至还有堕落书生,亡人族之心不灭啊。
……
苏毅沉吟片刻,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是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苏毅这篇内容是引据了孟子思想,来阐述孔圣人的思想。
然后又写到了不居安思危,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到时候必然会出大难。
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便将内容抄写在了试卷之上。
考试时间到了之后。
苏毅交上了试卷。
随即返回了考房之中,吃了一些东西,稍微活动了一下,便休息了。
明日早上还剩下最后一科。
也就是策论卷。
这是十分重要的一卷。
不知道府试的策论卷会是什么样的题目。
翌日。辰时。
第四张试卷策论卷发了下来。
苏毅填写好自己的信息之后,开始审阅试卷。
策论的题目如此写到
“如何看待赏罚之事?”。
其实这个题目之后,苏毅微微诧异。
看到海圣之前出的试题,锋芒毕露。
再加上县试试卷也是如此。
本以为海圣府试策论的文章也可能与战争有关系。
倒是未曾想到,出的试题竟然是关于对赏罚的理解。
海圣看似锋芒毕露,但其实也是见好就收之人。
如果不知收敛,到时候在文庙这边怕是也会受到打压。
毕竟文庙圣人这边不少人可是贵勋出身。
……
苏毅思考了一番之后。
提笔在草稿上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这个标题。
随即苏毅写到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