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们,虽然有些不太满意,但还是只能点点头,因为太过于着急了,不过这样也好,把架子搭起来,对于大家都好。
建六年会不会打仗,没有人说得清楚,但建五年,北方军团的动作还是挺多的。
建六年会不会对外作战?那么总是会惹人注意的。
但是一个大兵团的军队转变不可能那么简简单单的说组建组建起来的,不说这些,新兵训练还有装备粮草,林林总总的想要打造一支精兵,最起码的时间恐怕要五六个月。
也是说,现在朝廷的决议已经缩短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军队的磨合,士兵与这些学生兵的磨合更需要时间。
所以磨磨蹭蹭可能一年过去了。
北方军团也只是一个模板,后面各地将要怎样改变,他们又能获取怎样的利益,还有待说明。
“陛下,全国各地蒙学,乡学,虽然逐步推进体育课,方便学生锻炼体能,但是,陛下您也知道,这对于粮食的消耗是特别大的,各地府县,虽然只承担一部分,但有的府县难以承担,所以这件事情朝廷还需要多做考虑。”
“这件事情早点提议程吧,不过大家也知道,锦衣卫派出去了不少人,在南洋各地寻找高产的粮食作物,朕已经听他们说寻到了不少好东西,不久将会在山西陕西,各地试验种植,虽然可能还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但那是咱们现在所能用到的最好的办法。当然,这都需要时间。目前的话还是加大各地的粮食产量吧。实在不行,定出个章程来,由朝廷这边统一拨款。”
建皇帝朱允炆还是较欣慰的,这些大臣们,如今总算是人在朝廷多想一些办法。
如今户部和吏部,不仅仅加大基层的管理,而且加大了税收控制,大明的国库开始渐渐的丰盈起来。
看着日益丰盈的国库那些官员们也不得不认为方愈之前的方法是正确的。
朝廷的官员们要不断的盯着他们,他们才可能做好事情,更加注重朝廷的税收。
更重要的是,朝廷这样做了之后,百姓的日子似乎没有变差,反而变得越来越好了,朝廷也更加有钱了。
“好的,陛下,这件事情我们会抓紧时间做的。”
“陛下,其实现如今,新军的事情已经渐渐的了议程,现在兵役制度您看?”
驸马爷梅殷突然提到。
兵役制度?
卫所制啊!
其他的官员们一脸懵逼,怎么突然提起了这样的事情?之前有风声吗?
到时各部尚书买,没有那么紧张。
虽然没有人告诉过他们,但是能走到这个位置,他们多少也能猜到一些前线的几位统帅突然都回到了京师,肯定是有大的事情的。
长兴侯爷耿炳也带了勋贵来这里。
这说明至少在军方这边是达到了共识的。
官们都是有一些想法,不过这毕竟是武将那边内部的事,看这个意思肯定还是一场大的变革,所以他们也只能静观其变。
“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建皇帝朱允炆让他先介绍一份,其实在之前他们也过折子,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建皇帝朱允炆也跟方愈探讨过。
大致的意思,方愈也跟他解释过,但是方愈告诉他的是,一切都得依靠前线,具体的情况来看,毕竟只有他们前线的将军才是最了解大明的所有军队的。
大明幻夜骑的存在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为他们本来是天子亲卫,再加用锦衣卫的方式来训练和真正的军队来训练是不一样的。
“陛下,从北方编练新军的状况来看,如今可以说为所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当然成并不否定它存在的意义,但是如今大明的发展更快为所知,已经牵扯了大明太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