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有的他也要有,别人获得的他也要得到。
再加上如今这个时代一个人的荣辱大多都基于他身边的人,更多的是来源于皇帝,来源于朝廷之上。
大家都知道与皇帝有关的事情,都不会是简单的,是皇帝身边的人也都不会是简单的人。
方中愈现在有这个待遇,其他人没有多少,让其他人有些不满。
不过方中愈手中掌握的力量又让他们不得不望而止步,毕竟话说多了,容易惹来祸端。
祸从口出这个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可偏偏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总是会引起麻烦,但只要管得住自己的嘴,也不会引来什么大的问题。
不过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为了避免成为锦衣卫口中的牺牲品,皇帝眼前的不良人,他们不得不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去考虑其他的东西。
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做的,有些人也要付出一些代价,或者说他们必须努力的要做到这些。
不久之后京师里的大街小巷,都开始在谈论起关于大明北洲的情况。
百姓们积极的参与讨论,还有一些小观念也在参与,毕竟他们得到的消息都是一点半点。
朝廷竟然想要引爆这些消息,自然希望各地的百姓都参与进来。
京师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帝国如此之大,疆域如此之宽阔,百姓如此之多,当然现在已经很少了,地广人稀说的就是他们这种状况,不然也不会有鼓励生育这样的政策出现。
大明帝国还好,至少不会强制百姓生育,因为不需要,百姓们只要养得起,朝廷只要能够负担得起,就希望他们自己多生养。
还好的是,大明的百姓都非常的愿意,因为他们秉承着多子多福的习惯。
这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件事情上不会跟朝廷对着干,甚至是非常愿意执行朝廷现在的政策。
朝廷可能有意要移民到大明北洲,参与大明北洲的开发。
这是相比大明南洲更加大规模的移民,甚至是朝廷为了补充人口,不得不鼓励生育,加大不利生意的态度,甚至是接受各部族向大明投降,给予大明户口。
户籍登记一直都是在进行之中的,从太祖高皇帝时期就对全国的人口做过登记,如今只是这样的登记更加频繁罢了。
再加上以前羁縻部落完全没有纳入大明的版图,现在朝廷的军事愈发强大,经济也发展起来了,自然有能力将那些人完全笼络起来,一些不满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这一点朝中的诸位大臣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他们对于外族人不会秉承着仁慈一说,只要能够符合大明利益,只要能让帝国更加强大,他们也愿意杀了个人头滚滚。
别说文臣只愿意嘴上动刀子,但实际上杀人也不会手软,所以各地的御史和巡官。
他们要做的只不过是监督自己手下的大臣会不会出问题,对于他们在边境执行政策的时候杀了多少人,这些自然是不在意的。
历史的扩张总是会要流血的,只不过这样的血不要留下,自己汉家血脉就行了。
大家都是汉家血脉,朝廷也在不断的宣扬汉人和明人的概念。
对内,大家都是汉家血脉。
对外,那就都是明人。
所以大明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再加上朝廷要加大移民的规模,自然会进行筛选,当然更多的是希望他们自愿给予更好的政策。
如今朝廷虽然还没有明确到底该怎样安排他们。
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土地肯定会给他们。
想让老百姓离开大明国境,离开家乡,自然要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想让他们在其他的地方安居乐业,没有土地是不行的,老百姓们心里可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