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6年,其最早举办的目的是促进南朝鲜电影工业的发展,致力于挖掘新人新作,为亚洲电影走向世界更广阔的平台。
在四届影展之后,釜山国际电影节迅速发展壮大,在亚洲范围之内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电影人的目光与关注。
电影节设“亚洲电影之窗”、“新浪潮”、“南朝鲜电影全景”、“世界电影”、“广角镜”、“开放电影”、“特别企划项目”等7个板块。
除了“亚洲电影之窗“以及“新浪潮”单元,电影节基本属于非竞赛模式。
最受瞩目的是主竞赛单元的新浪潮奖,除此之外还设有功劳奖、工会奖、影迷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奖、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knn观众奖等。
《彗星来的那一夜》就是入围了“新浪潮奖”!
其实相比较起来,陈昊更重视金马奖。
虽然金马奖不是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全球15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但其历史悠久,对全亚洲,尤其是内地的影响力绝对是要超过年轻的釜山国际电影节的。
现在的釜山国际电影节不说和东京国际电影节相比,就是与沪海国际电影节相比也要逊色不少。
当然,本身金马奖和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定位有些不同,一般国际电影节除了竞赛颁奖之外,还有促进各电影地交流以及电影交易市场的角色。
考虑到陈昊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电影能够在内地上映,所以拿金马奖更加有利。
不过奖项谁也不会嫌少,而且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如果拿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奖项的话,也算镀了层金。
陈昊高兴于入围了釜山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电话依然没有响起,就连媒体也都没有报道他,不由的有些烦躁。
其实这是陈昊冤枉媒体了,作为华夏三金之一,而且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金,金马奖入围名单一出,内地媒体就争相报道了。
除了几大热门之外,大家也注意到了拿下两个提名的《彗星》,因为这部电影来自内地。
只是昊天工作室和陈昊这两个名字太过陌生,根本没有人听说过。
现在信息传递也不像后世那么发达,即便媒体用心找了,估计短时间内也找不出来。
同时,国内媒体也报道了本届的釜山国际电影节。
上一届,有55个国家的207部电影参展,3000多嘉宾云集,更是吸引了20多万的南朝鲜观众参与了投票,所以本届也颇受关注。
当然,内地媒体报道国外新闻第一关注点还是看有没有华夏元素。
很快,媒体就发现了,国师的《幸福时光》将在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放映,更让内地媒体惊喜的是,居然有一部来自内地的华语电影入围了“新浪潮”!
当然这并不是第一部入围新浪潮的内地华语电影,早在第一届,华夏第六代导演之一的章明就凭借《巫山云雨》直接拿下了新浪潮奖。
章明还是帝影导演系的教授之一,是陈昊的老师。
之后还有第三届时,贾樟可凭借《小武》同样拿下了最高奖。
不过当内地媒体发现这部入围的华语电影翻译过来叫做《彗星》的时候,都是一愣,因为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随即想到了金马奖提名的那部同名电影。
一比对,发现果然是同一部电影!
这可让媒体来了兴致,于是一边报道这部来历有些神秘的《彗星》,一边想要找到这部电影的导演陈昊!
在媒体们准备深挖陈昊的时候,陈昊则接到了老师谢非的电话。
“好啊,居然两个电影节都提名了,真是没想到。”谢非开怀道。
“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感谢老师的帮助。”陈昊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