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对刘显的态度其实已经有所改变,尤其是在他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如今已经每况愈下的情况之下。他对于是否置刘显于死地的想法已经不是那么的迫切了。
当然,皇帝如今的确也正值壮年,他是怎么都不会考虑自己会有驾崩的可能的。但他的心里,的确也很矛盾。一方面,的确也依然认为刘显是对他的皇位或说对将来自己儿子的皇位造成很大的威胁。可另一方面,心底里的那一点点身为大汉皇帝的小小的责任感,认为大汉还真的很有必要需要一个如刘显这样的正值英年时的又有才能的汉室子弟存在。有这样的一个子弟存在,那么对整个大汉朝廷上下,都是一种震慑。有这样的一个人在,那么就算是自己也那么的倒霉,如早前的皇帝那般,才三十来岁就英年早逝的话,那么大汉依然还有一个可以收拾残局的人在。至少不至于又再不停的重复一些历史,每当皇帝驾崩后,要不是宦官就是外戚或是权臣掌握了大汉朝廷的权柄。
当今皇帝,他的确也觉得刘显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有他在,对于大汉而言,这的确是一件好事。
可对于他而言,这又不是什么的好事。
还有,那些宦官的确也跟刘显结下了不解之怨,那怕还没有发生激化的冲突,可是这些宦官的确已经记下了对刘显之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置刘显于死地。他们想刘显死,已经甚于他这个皇帝了。
当然,对于这些宦官的建议,皇帝就算是想反对也都是无力的。必须得要依从他们的建议。
如此,他也只能下旨,让刘显返回京城复命。
而在派一个朝廷官员前往上郡出任太守的事上。最后议定,就只派一个官员出任就可,不能一下子太过激化,不能让刘显感到威胁,如果一下子派出了大量的朝廷官员到上郡,把上郡上下的官府再换了一个遍,那么就很难说刘显会有什么的想法了。万一刘显抗旨不回京城。那时他们又能怎么办?
直接给刘显定罪抗旨不遵,意图造反的罪名?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万一人家真的造反,那么就有好戏看了。
所以,他们还是采取一个比较缓和的手段,先像征性的派出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前往上郡出任太守。待刘显遵旨回京之后,新任太守再慢慢的将上郡的权力收归手上,然后再调动一些官员去置换了上郡各级官员,慢慢的把刘显在上郡的影响力削减。
当然,同时,宫中的宦官也另外派人,赶紧前往寻找兵败之后的于扶罗。告诉于扶罗朝廷把刘显调回京城的情况,让他尽快找机会,最好在刘显返回京城的途中,把刘显干掉,这样,让刘显彻底的消失于世上。只有这样,方可以一劳永逸,再也不用受到刘显的威胁了。
如果于扶罗可以杀了刘显就是最好,如果不行,那么就让于扶罗配合上郡新上任的太守,在上郡搞搞事,助新上郡太守掌控上郡。
这个时候,对于刘显来说,其实留在上郡以及返回京城,并不会影响什么。
所以,哪怕朝廷没有下旨让刘显回京,刘显都打算回京了。
上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并不需要刘显亲自在这里坐镇的。
有田丰、陶丘洪、戏志才等人在这里,处理上郡的民政事儿那只是小事一桩。何况现在还有了那么多异族人归顺,这么多军马,也不用惧怕附近郡县的异族的进犯。
当然了,朝廷派来一个太守就想要掌控上郡,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目前为主,还必须要刘显不停的采购粮食运送到上郡来才可以维持上郡正常的运作。而那些部族人,他们归顺的可是刘显,都知道是刘显在接济着他们,是刘显才能够让他们过上了不用饿着肚子的日子,是刘显让他们看得到未来的好日子。
这朝廷派来的一个太守,他算什么?
他根本就指挥不动叫不动那些人。可以说,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