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多。
这高度虽不算什么,但在原本就有六米左右高度的基础上再加一米多,这就十分可观了。(注1)
长度一加,攻城梯的长度势必也得加。
并且由于攻城梯是倾斜架在墙上攻城,所以城加一米攻城梯就得加长近两米……
制作方面还好说,费点人力和时间而已。
更麻烦的是攻城梯一长就不稳,中部还很容易被敌方擂木砸断。
于是攻城的难度便成级数上升。
杨端和想了想觉得没办法了,就下令道
“砲师造砲有几天了吧。”
“让他们把砲运上来!”
顿了下又补充道“还有火弹!”
李岩应了声“诺”,马上命人准备快马去长城下令。
古时有“八百里加急”的说法,也就是说在沿途有驿站的情况下紧急情报和命令可以日行八百里。
秦军作战一向重视速度,所以每往前攻便会沿途设下驿站。
驿站一般每隔三十里设一驿,原因是马匹在快速奔跑三十里就要休息。
若要高速奔跑则必须每二十里设一驿。
杨端和在邯郸与长城之间就是每二十里设一驿,每驿都有马匹、兵士、食物和水草方便替换和休息。
这样一来,命令从邯郸到长城的八十里不过就一个多时辰。
沈兵的砲师及张眩的千人队就紧急出发了。
严格讲这不能算是“沈兵的砲师”。
工师直接指挥的其实只有“五十人”。
只不过这工师又分为“左工师”,“右工师”。
秦人以“右”为尊以“右”为大。(注2)
于是“右工师”比“左工师”高一级,差不多就相当于现代的正副手。
因此循才指挥砲师百人。
沈兵直接从工丞替了循的位置升为右工师,所以指挥的也有百人。
这时他才认识那个被称作浍(kuài)的左工师。
浍身材矮小,且清瘦黝黑,一看就知道是营养不良长年在田间耕作的人。
这让沈兵有些意外。
因为工匠籍大多都是在室内或阴凉处工作,对着木头砍砍劈劈的嘛。
虽然也有黑的但很少会像浍这样的。
后来才知道工匠籍里的工匠也分许多种。
有的是主营屋内各种木器的,有的是主营房屋建造的……
浍主营的是田间沟渠灌溉,比如用竹筒引水之类的。
浍的意思就是田间水沟。
所谓“沟渠浍川,十百相通”,说的就是这个浍。
这也是浍黑成这样的原因,虽说是工匠但却在田里跑。
沈兵对这个浍印像最深的,就是刚上任时他从怀里掏出一个麻布包。
一层层解开,一层又一层……然后用双手恭谨的呈在沈兵面前,说
“请右工师笑纳!”
沈兵凑上去仔细一看,麻布上摆着一块小指甲大小的肉干。
这……是贿赂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