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8章 在学院做讲座(一)(3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ldats近几年的数据,加拿大和美国的人均月上网时间为44和35小时,而这个数字在法国和德国仅为27和24小时;美国人均每天移动端上网时间为2小时37分钟,中国为3小时03分钟,法国人和德国人的数字就只有1小时32分钟和1小时37分钟;美国的人均年网购开支为1804美元,法国人和德国人在网购上的开销则只有1228美元和1064美元。

欧洲人对于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轻视”也反应在了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上。

在泰晤士2019年世界大学分专业排名中,欧洲大陆(不含瑞士)计算机科学最好的大学是26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之后便是38位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整个欧盟范围内(除英国)能够进入计算机科学前50强大学的只有4所德国大学和1所法国大学,而美国一国就有21所。

尽管欧洲大陆大学因发表论文多为非英语以及国际化程度偏低等因素在榜单上常年被大大低估,但欧洲大学在人文学科世界16位的最佳成绩(慕尼黑大学)也依然比计算机学科要显眼得多。

报考计算机专业学生数量的匮乏也是限制高校科研实力提升的瓶颈之一。欧洲软件工程师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或许能够解释欧洲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冷落。相比于美国程序员平均76500欧元的年薪,德国和法国的同行只能拿到42300欧元和32700欧元的报酬。即便是在人均gd远高于美国的瑞士,该国程序员69400欧元的平均年薪也低于美国。偶尔的加班、缺失的末位淘汰制以及平均的收入分配无疑使得这一高薪职业在欧洲缺乏吸引力。

缺乏对科技企业的热情,不仅仅是欧洲大陆民间和学术界的通病,还蔓延到了企业文化和投资环境层面。

被风险投资人追着给钱,数千万乃至亿级别的各轮融资,在中国和美国早已习以为常的事情却从未青睐过欧洲的初创企业。稀缺的风投数量、保守的投资人、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方式都使得欧洲初创企业在融资环节都落后对手一步,欧洲公司每个阶段的融资额都低于美国公司,两轮融资间隔的时间也长于后者。

此外,欧洲科技企业通过上市获得资金的道路也极其崎岖。以中小企业而自豪的欧洲人对上市公司并不友好,欧洲各国股市的主板对io过程的诸多繁文缛节使得许多企业望而却步,即便是类似博世集团等巨头也对上市较为抵触。

盈利、股价稳步上升、分红依然是欧洲主流投资者的准则。通过持续“烧钱”的模式来占领市场和扩大商业版图的做法,在欧洲人眼中依然是邪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欧洲投资者往往要求科创企业能够给出明确的盈利目标和盈利时间表,这使得企业往往选择花费更多的精力来保证盈利能力,而非快速扩张。

这也说明了为何欧洲涌现的众多独角兽都集中于大数据、工业智能化等领域,因为2b模式比2c模式更能保证稳定的现金流。

欧洲还有政治制度洁癖。

“我们不能通过有损于内部竞争的合并方式打造冠军,”欧盟委员会反垄断委员维斯塔格(argrethener)在2019年1月多次向媒体如此表态,目的则在于阻止西门子列车部门和阿尔斯通列车部门合并以对抗中国中车的举动。凯飒其后发itter说道“那些爱欧洲的人不应在落后的方程式中迷失自己。”

flixb就是一个因垄断而挨批的典型案例。2013年,德国政府终于取消了“长途巴士路线不得与高铁线路重叠”的奇葩规定,同年flixb迎来了它的时刻。与传统的巴士运营公司不同,flixb本身不雇佣司机也不拥有巴士,只网上售票平台、制定运营线路及规划,剩余的“脏活累活”交给合作的传统运输公司。flixb在票价中抽取约30的分成并要求合作公司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