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萧章这边回到阴干泥胎的地方,然后看了看自己的三件泥胎,这三件泥胎此时已经完美的阴干,并且颜色非常纯正。
从这泥胎的颜色就能看出萧章这淘洗泥料和揉泥时候的用功是非常奏效的。
包括这泥胎成型之后的状态也非常让人看起来舒服。
尤其是这超大碗的泥胎造型,一点也没有走样,整体胎型端正。
正常这么大件的且超薄的碗肯定会在阴干后由于水分变少而走样,或者胎型变样,但是萧章的这几件泥胎完全是完美的呈现出来。
几位老者都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这萧章的泥胎确实非常不错。
整体都非常到位。
虽不能称之为大师水准,但是却也是中上的水平了。
萧章坐下后,将昨天准备好的青料拿了过来。
这第一件萧章就准备给这件大碗上青料色,也就是开始绘画。
其实这青花瓷瓶的表现方法比较多,有色彩表现法、白描表现法和素描表现法等几种形式,其中色彩表现法是指绘画学习者在进行色彩练习时对其表现的方法,主要包括油画、水粉、水彩等画种表现。
白描表现法是指运用华夏画的材料和技法,运用线描的方法对其进行表现。
青花瓷瓶的素描表现是比较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
青花瓷瓶的调子素描表现方法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常规的构图定位,在这一步骤中,画者要把青花瓷瓶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
步骤的第二步是画青花瓷瓶大的外部形状和主要结构,在这个步骤中画者要运用较轻的线条把青花瓷瓶的外形和主要结构画出来。
青花瓷瓶的表现步骤的第三步是铺设大的明暗色调,在这个步骤中,画者要把青花瓷瓶的背光部分均匀平涂一层铅笔颜色。
表现步骤的第四步是深入刻画,深入刻画是把青花瓷瓶亮面、灰面的微妙变化和暗面的反光仔细的表现出来。
步骤的最后一步是调整和完成画面。
而且这青花瓷上的绘画也有很多种画法。
这第一种就是一笔点画。
所谓一笔点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尖或中锋一次性画出图案,不需要点、染、皴、涂等二次上色。
与是否连笔一笔呵成没有什么卵关系,据说元青花有这种画法,但全国也没几件,明代早期民窑这种画法倒十分常见,永乐时期的民窑多数都是这种风格,很多人都说美的不可方物,审美和历史一样,还是向前发展的,还有后期画法绘出的图案更美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画法二就是勾勒点染。
勾勒点染这四个字如果非要断句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勾勒和点染,而不是勾勒、点、染。
这概念就是勾勒点染就是用或粗、或细的线条勾勒纹饰,再加以点染渲染,绘出所需图案,明代宣德朝以后延续至清代,这种画法在民窑上十分常见。
先勾勒出轮廓、再用点或者染的方法装饰,在国画的技法中,点和染基本分不开,因此所说的点染是一个意思,断句为勾勒和点染,但作为一种瓷画法,这里的点和染可以理解为点画,用于区第三种画法。
这第三种画法就是双勾填色。
这种画法就是用线条勾勒纹饰的轮廓后再填入青料,与勾勒点染法相比,二者同样是先画线、后装饰,看样子是没啥区别,但是在在同一时期的青花瓷上是可以区分的,但不很明显,基本区别是双勾填色更规整,勾勒点染更随意,如果把前面勾勒点染理解成勾勒点画,那么这里的双勾填色就应该理解为双勾填涂。
从瓷器绘画的演变来讲,一笔点画早于勾勒点染,勾勒点染早于双勾填色,至于一笔点画和勾勒点染为什么延续到清代,那是因为清仿明的结果,而双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