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骑着二八大杠去。
穿越过来后,文慧还是头一次往村西边来呢,之前去姥姥家都是从村子东边走的。如今的道路还都是土路,虽说冬天刚过,还没有下过雨,路面并没有泥泞的状态,但依然是坑坑洼洼。幸亏骑车的老妈技术不错,总能寻到相对平坦的位置骑过去,所以倒是让坐在后座的文慧不至于被颠簸的散架。
“文慧呀,你的脚一定要哈勒开啊,千万别贴着车架,否则脚掩进车条里可就遭了!”时不时的妈妈就会提醒文慧一句,生怕她掩到脚。
“妈,我知道,不会掩进去的,您就放心吧,我又不傻!”文慧在听了不下七八遍后,终于忍不住了。
“嘿!你这孩子!”妈妈听了,嘀咕了一句。
终于到得桃溪村二姨家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
“妈,几点了?”
妈妈抬起手臂看了看腕子上的手表道“九点半多了。”
“哦,这是起大早赶晚集了?我还以为刚八点多呢。”文慧小声嘀咕道。
此时二姨家的院子里已经有很多人在了,他们三三两两的都在一起抽烟聊天,还有很多小孩子在跑动玩耍。在门口众多的自行车当中,一辆贴着大红喜字的蓝色双排汽车很是显眼。文慧看了看,并没有见到张伯的身影。
从大门口走进院子,看到院子东面,靠近正房的位置用土坯搭了三口大灶,灶的旁边用土坯搭起了几张门板,当作临时的备料台。台子上摆了很多切好的菜。台子南边有几个大盆,盆里放着排成螺旋状的碗和盘子。有几个大师傅穿着蓝布围裙,带着套袖在那忙碌着,炊烟袅袅,热气腾腾。
妈妈把自行车在院子里的一个角落处放好,就领着琳琳和文慧走向了正房。
这时候的婚礼,来的客人都很多,因为不光是亲戚来了,一个村子里挺好不错的,街坊邻居的也大多都会来,而且一来就是一大家子,所以场面非常热闹。
来随礼的人,关系近的会买个毛毯或者扯一匹做被子面的布料,然后再给五块到二十块钱不等的礼钱。亲戚里的长辈还会给一对新人磕头认亲的红包,里面的钱根据关系远近和自家的条件好坏也略有不同。乡里乡亲的就会随个两块钱到五块钱的礼钱,然后兴高采烈的到新屋去一睹新媳妇的风采。
小孩子们则争先恐后的到新屋去抓瓜子和喜糖吃。整个婚礼从头到尾都没有几十年后那种隆重奢华的典礼盛况,但却也是一派宾主尽欢的和谐场面。
文慧跟着妈妈一走到堂屋就看到了正准备出来的二姨夫。
“呦,老妹子!你们来啦?”二姨夫立即满脸堆笑的把她们往里屋里请。
“嗯,二姐夫,恭喜了啊!”妈妈也笑着回道。
“啊,谢谢!快请进,到这屋喝水,你二姐也在东屋呢”二姨夫用手给指了东屋的方向。
“哎,二姐夫你忙去吧,我知道了!”和二姨夫笑着寒暄了几句,妈妈就到堂屋中间的记账先生那去交礼钱。文慧偷眼看了看甜水村李富兴礼金五十元,两块儿花红。花红?哦,确实有这个说法,喜事送的布叫花红,白事送的布叫帐子。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妇女都会自己缝制衣服,做一些针线活,送的布也有处用。
在写帐的功夫,文慧就挣脱开妈妈的手去了西屋新房,她想看看新娘子长什么样子。前世她没有印象参加过这个大表哥的婚礼,也许是参加了却忘记了,不过不太可能吧,毕竟再小她现在也是五岁了,也许是当时没有被妈妈带着去参加吧。
新屋门口挂着一面崭新的红门帘,掀开门帘走进去,就见屋子西面放着一张蓝色的铁床,床上坐着一个穿着一身红的新媳妇。她胸前别着一朵红花,头上带了绒花做得龙凤呈祥,还有很多红的粉的头花。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土也有些太花哨了,但是在此情此景,满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