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第二日,整个邺城都知道帝后出宫来了相州,而昨日搭粥棚的正是当今的皇后。

在拓跋浚让人告诉百姓们今儿粥棚继续开着之后,满城像过节似的传遍了。空地上一早就来了乌泱泱一片人,除却讨粥,更多的是想瞻仰帝后真容。

而那何辽亭果然也早早地带着手下、运着粮食来到了粥棚。

可正端着碗的百姓们一瞧见知县和官兵都来了,吓得立马要护着粥碗跑。

冯锦站在棚里,一看这架势,心道何辽亭这父母官做得可真好,让民众如避蛇蝎一般地躲着他。

她拽了拽身边的拓跋浚,他目光转过,立刻会意。

二人从粥棚中出来,拓跋浚高声道“乡亲们,别害怕。知县今儿是来给大家施粥的,你们也不用担心他日后会找人算账,那车粮食放完,我们自会处置这贪官,给相州、给邺城百姓一个交代。”

下面的人一听他说话了,霎时噤声,不再混乱。而那何辽亭低着头,面色十分尴尬。

话音落下,不知是谁带头跪了下来。

一声声的“皇上万岁,娘娘千秋”,从那些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乡民嘴里喊出来,让冯锦忍不住地又噙了一汪眼泪。

她为自个儿曾经盲目的自信而惭愧,而拓跋浚又何尝不是。

过去几个月来,他一直守着平城那一亩三分地。殊不知皇宫四角的天空里,永远传不进饥民的哀嚎。亦不知他满心担忧拨给百姓的银饷,到底养了多少何辽亭之流。

何辽亭粮仓里的谷子勉强撑了一天,可对邺城的饥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冯锦看着车上的粮一点点少下去,锅里的粥也见了底,忧心忡忡。

夜里,两人歇在房中,她忍不住向拓跋浚道“我觉得给百姓们分了粮还远远不够。”

“是啊,饥民遍野,几车粮食能解燃眉之急。可给百姓发粮食,一回两回还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拓跋浚点头。

别说邺城,就算是相州、甚至国库里的粮食也都是有数的,百姓的田不够,自然打不出粮食。再遇上这样的水患,更是民不聊生。这样下去,年年如此,怕是吃不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冯锦摩挲着桌角,“我见您今儿派人去查了,何辽亭名下怕是有不少田地吧?”

拓跋浚恍然大悟,明白了她的意思。何辽亭是个小县官,可却是个大贪官。

地方越小,朝廷越是查不到,再加上一级一级行贿受贿,官官相护,他贪的钱财粮地,已是数不胜数。

“你倒聪明。问题还真就出在他身上,整个相州今年都有水患,可唯有邺城比其他几县都饿得厉害。原是那何辽亭早就大肆霸占无主之田,‘收购’百姓田产,猖狂得很。”

他今日查了出来,本想着将何辽亭贪的那些无主田地收归国库,用以种植每年发给贫农的救济粮。可冯锦所说也并不无道理,给粮不如给田。

“若将收回来的田产均分给百姓,一来为皇上赢了民心。二来,自己的地,种起来总归有劲儿,比等着吃救济强。”她顿了顿,又道,“最坏的打算,下一任县官仍偷偷压榨百姓,您就算收归国库,那田产不照样还是县衙的,倒省了他们贪污。”

待将何辽亭交送了平城赶来的刑部大员,拓跋浚依着冯锦的建议,亲自将收缴的田产分给了百姓。各家各户前来领田契的那天,邺城连着好几日阴沉沉的天儿也难得晴朗起来。

他们要走时,邺城百姓自发地站在城外路上前来相送。

拓跋浚与冯锦执手站在马车旁,瞧着他们含着泪感恩戴德的模样,心里一阵发酸。挥手道“都回去吧,好好种地,朕若有机会,来瞧你们的漫山丰收。”

临上车,见百姓们虽都往两边让了让,却还没有要回去的意思,他便又安慰道“过去朕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