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会议的议题是关于数字货币的金融架构设计问题,这个就需要很专业的金融知识,发言的基本上是央行的工作人员和相关的国内金融专家。
赵一虽然也有很强的金融学知识,也有很多想法,但是他并没有发言的打算,只是安静听现场的金融专家们在畅所欲言。
金融设计有时候无所谓好坏,这要看执政者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他所认为的好,并不一定就是好,他所认为的坏也不一定就是坏的。
他现在的角色只是技术提供者,如果是技术上的问题,他倒是可以帮忙解答一下,至于其他的他就没有打算参与。
既然数字货币已经通过了内部的相关测试,就说明了技术上的问题都解决了,难点环节也打通了,技术层面整体上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
就算未来扩大测试范围或者是试运行,也是一些小问题,大的问题应该不会存在,反正他从繁星软件公司提供的相关工作日志没有看到有大的隐患。
按照央行工作人员的意思,前期的数字货币推广采取的是零售模式,那么目的就是替代现金,替换现在纸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至于未来会不会提供批发模式,还要到时候看看情况,批发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替代存款准备金,能够执行金融领域的操作。
例如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进行证券投资等等,这些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属于机构之间的金融操作范畴。
至于海外人民币的问题,央行工作人员给出的结论是,暂时不会在海外发行数字人民币,至少也要等到数字人民币在国内的运行顺畅之后,开启批发模式之后,才会进行。
而零售模式则是相对简单,反正我国所有的公民都在央行存在金融统一识别码,居民的所有商业银行机构的账户,都挂在其央行的金融统一识别码下面。
现在需要做的只需要在央行的金融统一识别码下面在挂一个个人数字钱包就可以,甚至都不需要居民自己操作,央行统一给他们生成就可以。
如果居民想要将自己的银行账户资金拿出来使用,只需要将他们自己的央行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的账户资金转到自己的个人数字钱包下面。
只要他们的个人数字钱包下面有金额,就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消费支付了,非常的方便。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用户个人数字钱包之间的转账也是到各自央行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的个人数字钱包里面,然后可以根据需要转到统一金融识别码下面的商业银行账户里面。
这些在技术层面上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并不表示现在就可以立即全面推广,因为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评估数字人民币带来的金融影响。
这个金融影响,主要是评估数字人民币对国内货币是扩张还是紧缩,如果一开始就不管不顾的推行,很可能会造成很大的金融动荡。
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纸币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这不同于银行账户里面的资金,银行可以用来进行放贷,赚取利息差价,而用户可以利用存在银行里的钱赚取利息。
纸币留在个人手里是不会有利息产生的,那么也就意味着个人数字钱包里面的钱是不能被商业银行拿去放贷的,属于M0货币,也就是基础货币。
在手的纸币都不具备金融扩张效应,一块钱只能产生一块钱的影响,而位于银行账户里面的货币由于可以放贷,放贷的资金其实还是存在银行里,银行又可以拿去放贷。
经过这么几轮放贷,原本的一块钱可能产生七块钱的作用,而对于M1的定义就是在M0的基础上再加上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
从这定义里面就可以看得出来,一块钱说产生的七块钱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以活期存款或者是支票存款的方式存在商业银行里面,所以M1的数字比M0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