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
与世居楚地的氏族不同,钟离氏探根溯源,其实是外来户。
西周时期,钟离氏本身便被西周王室册封,建立的钟离国,其后先是为楚国所灭,在短暂复国后,又被吴国所灭。
而到了公元前473年,钟离城又归了灭亡吴国的越王勾践所有。
直到一百年前左右,楚国灭亡越国(只是灭了越国,而非东越全境),钟离县才复归楚国所有。
因此可以推想,只要能够从心理上让钟离氏暂时接受齐国的占领,想必除了少部分利益攸关之人,大部分的钟离氏人大概并不会有为了楚国献出所有的意志。
毕竟,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战乱年代中,“苟全性命于乱世”,才是如今更为流行的理念。
而且在如今这个“国家”的概念尚未兴起太久的时代,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远不及对朝夕相对的氏族。
只要能够让钟离氏相信,齐国会保障钟离氏的地位不变,争取他们的工作就并不会如想象中那般苦难。
要让钟离氏相信这样的承诺,首先需要一个声望卓著,能够信任的人。
这个人选,舍已有过治理西魏历史,且本身有着楚国血统的扶苏其谁?
或许在任命自己做这个联军统帅之前,始皇帝早已想过会面对这样的情况?
于是扶苏本人还未到,带着扶苏“大字报”的使者们,就早早通过快船空降到了钟离县。
当然,在普遍文盲的战国时代,张贴大字报的举动是毫无意义的。
代替大字报作用的,是有着丰富基层普法经验的昭吏们。
曾在西魏治理过程中显露过一手的他们,这一次带来的,是扶苏分别面向钟离县群众,以及齐国占领军的命令。
之所以扶苏能够命令齐军,当然是因为国中没有大将可用的齐王,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到底同意了扶苏对齐军名义上的管辖权。
当然了,军队实际的控制权仍然还是掌握在忠于齐王建的将军们手里的。
不过扶苏也没想过将自己在联军中夺取军权的那一套用在齐军身上。
对于百姓方面,自然是老一套的安抚说辞。
无非就是承诺不会给钟离县百姓带去负担与灾难,所有用兵都只针对楚国军队,而不会针对钟离百姓。
而针对齐军的军令,就很有名了。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