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番外:《新史记·太宗本纪》(后元)三(1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文鼎十二年冬十月,丞相申屠嘉任期满,被赐予赞拜不名,入朝不趋的荣誉。

冬十一月,任命曲周侯郦寄为丞相,以贾谊为御史大夫。

春二月,南越王赵佗送来了收成很高的稻种,朝堂百官建议太宗皇帝下令,在关中大规模种植水稻,以替代粟米。

太宗皇帝说:天下百姓习惯粟米为粮食已经很多年,宿麦也是最近几年才被百姓接受,如果把所有土地的粟米都改成水稻,那百姓可能会不习惯。

百官纷纷表示太宗皇帝明眼万里。

于是太宗皇帝下令,以主爵都尉标出水稻价格,每石按七十钱的价格收购。

这个时候,主爵都尉的粮食价格,已经比正武年间下降了很多,百姓从主爵都尉买粮食,粟米每石只需要四十五钱,宿麦每石六十钱,麦粉一斤一钱。

听说主爵都尉标出每石七十钱的水稻价格后,长安百姓纷纷前往大农,想要购买水稻的种子。

这时,担任大农丞的公孙弘站了出来,告诉太宗皇帝:水稻的种植需要很多水,如今关中的土地,能满足水稻种植的地方很少。

大农丞公孙弘,也就是后来的公孙丞相,是在文鼎七年的时候,被菑川国举荐为了贤良方正,和贾谊同龄。

听到公孙弘的建议后,太宗皇帝派大农有司去勘察,发现种植水稻确实需要很多的水。

于是太宗皇帝开内库,拨钱二百万万,在关中广设水利。

在过去,朝堂建设水利,都是让百姓服徭役,只发放每天五钱的劳役废,以及口粮,但太宗皇帝却说:徭役当然是百姓的责任,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也同样是皇帝的责任。

百姓家中的壮年男子,从春天到秋天都要忙碌在田间,冬天家里还要补种冬小麦,适龄的男子还要去参加冬训。

如果我在关中大开徭役,那关中百姓家中的田亩就会没有人照料,家中的老幼也会没有人照顾,冬训也可能被荒废,这是明智的君王不会采用的。

于是颁布诏示,按照壮年男子每天五十钱,稍年长、稍年幼的男子四十钱的标准,在关中兴修水利。

同年夏四月,关中的龙首渠、六辅渠、白渠,以及汉中地区的褒斜道同时开始动工,关中数以百万计的余子参加到了其中,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也贡献出了将近一百万蛮夷奴工。

秋七月,太宗皇帝又下令,在秦郑国渠的基础上清理、拓宽河道,并挖掘更多的支流,让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并让御史大夫贾谊作为这件事的主事人,大农丞公孙弘作为助手。

秋九月,御史大夫贾谊、大农丞公孙弘联名上书,表示关中的水利工程耗费了太多钱,内库的储存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对于皇帝掌握朝堂十分不利。

文鼎十三年冬十月,太宗皇帝颁布《盐铁令》,规定天下所有的盐、铁,都只能由官府来负责销售。

这其中,铁的售卖被交给了原属于少府的军工部,另外在主爵都尉下新设一司,负责盐的售卖。

冬十一月,主爵都尉并入大农。

春正月,吴国丹阳郡发生汉军将士杀害商贾的事件,太宗皇帝让廷尉张释之细查。

最终,廷尉张释之上奏太宗皇帝:被杀害的商贾,都是在吴地和南越之间倒卖粮食、布匹、铁器的商人,通过行商,在过去十多年积累下了几万万钱的财富,却没有上缴过商税。

这些商人又通过贿赂当地官员,在过去十几年都没有服徭役、兵役,由于家里没有土地,也从没有缴纳过农税,口赋也去向不明。

丹阳郡的军卒按照太宗皇帝颁布的《讨胡令》,将这些商人不交税、不纳赋、不服役的举动,归为了蛮夷,所以才杀死了这些商贾。

消息传出,天下商贾都人心惶惶,短短半个月之内,前往内库缴纳商税的商人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