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刺字,就凭这些流民谁也不认识谁的治安状况,说不定秋收之前很多人就会被杀害夺走“田契”,刺在身上好歹保证了他们的人身安全,不会被杀人夺宝。
李素在听说后,倒是没有反对,只是出于不忍,教给了鲁肃十个身毒国数字,让他转教给刺字的小吏。
让他们编号刺字的时候可以少刺几个笔画,这样小吏们轻松、干活速度加快数倍,饥民也少受些皮肉之苦。
所谓身毒,也就是印度了。所以身毒数字就是阿拉伯数字,三国时代印度那边早已发明了。李素此举并非卖弄,纯粹是出于仁义。即使流传开去,也是简化了全国上下的记账便捷性,就当是一个世界性中立buff吧,无形之间功德无量。
在鲁肃和田畴的兢兢业业之下,二月上旬这几天,数万来投流民的屯田总算被安排了下去,数百名小吏个个累成狗,每人要给好几百户办理手续、还要发放口粮种子做账、分配租牛。
但好在是没怎么耽误农事。等有收成之后,这些人就可以反哺,也不会再拖累刘备军的军粮了。
为了兼顾收获速度,田畴建议不要全部种主粮,多种一些可以较快收获又容易勉强果腹的熟菜。
而在主粮品种选取方面,鲁肃则力排众议,建议把沿河最好的地块种植上水稻——鲁肃也是亲自到一线调研之后,发现大小渝水沿河的春季灌溉条件是很好的,水量充足,所以可以种比小麦更加高收成的水稻。
事实上,后世东北地区也确实是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而河南河北才是小麦主产区。
这就是因为东北水利一旦建设起来之后,其实是非常适合种长生长期的高产稻的。只是汉末水利不好,所以只能是沿着小渝水河岸、纵深不超过一两里地的沿河地块能种种稻子,还得专门处理一下堰口。
鲁肃的建议一开始没人敢响应,因为刘备阵营其他人都是北方人,从来没种过稻子,听说居然要在辽东种稻,也是非常抵触心里没底。
最后还是李素知道点历史,仔细盘问了鲁肃、向鲁肃确认他在东海郡时,是否真的亲自对水稻农事非常了解,得到了鲁肃的肯定回答后,李素才支持了鲁肃的观点。
有了李素的肯定,早已对李素无条件信任的刘备才保下了鲁肃的决策。
田畴也连忙做好配套工作、还分出上百名小吏集中突击学习《四民月令》,以免北方农民不会种稻而耽误事情。
所有人都忙得热火朝天。
连李素这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也再一次在这个春耕农忙季,亲自巡查劝农了解情况,忙得股无完胈、胫不生毛。
……
大渝水东岸,昌黎城内。
乌桓难峭王和他的谋士阎柔,这几天着实有些看不明白。
自从一月底,刘备军前进到小渝水西岸扎营、稳扎稳打固守后,他们就以为刘备快对徒河、昌黎发动进攻了。
刘备是穿过四百里无人区来讨伐的!怎么可能打持久战!就算刘备有钱有粮食,运不到前线不也是白搭!
没有人比乌桓土著更懂四百里无人区对后勤的拖累有多可怕!
所以,尽管叛军也缺粮,但他们相信刘备是更缺粮的一方!等,对叛军更有利!
只要刘备渡河,哪怕刘备的兵更精锐,也会遭到半渡而击的惩罚,还会受到徒河城与昌黎城的掎角之势夹攻威胁!
刘备敢全军主攻徒河城,昌黎的难峭王主力就会迂回捅刘备的菊花!
可惜的是,这一切想的很好,却没有变成现实。
刘备的消息封锁做得很好,难峭王派去打探军情的斥候,经常被同样巡哨斥候的赵云射杀。
要是那种只有几十人规模的小队斥候,不幸撞到了赵云,更是往往会被全歼杀害!一个活口都回不来!